“如你所想,他向朝廷提條件,只要陛下赦免他們的罪責,保證不予追究,他們愿意反出草原,甚至愿意做內應。”
緊接著,魏廣德的話在他耳邊響起,果然和他想的一樣。
這些年,蒙古人頹勢已顯,聰明人都能看出,蒙虜也只能在大明邊堡上耀武揚威。
至于和大明爭霸,那不過是一句笑談。
當初馬芳在宣府駐守,蒙古人就幾乎不敢動宣府。
隆慶二年后,馬芳調大同,幾次邊境挑釁也沒有得到好。
因為馬芳出任大同總兵官后,和在宣府采取類似的策略,聚集起一支規模還算龐大的騎兵部隊。
不管蒙古人出現在哪里,馬芳的騎兵都能在一兩天的時間里趕到附近牽制敵人。
所以只要邊境城堡能夠扛過一兩天時間等來馬芳援軍,則邊境無礙。
在其他明軍援兵趕到后,蒙古人就只能主動撤退。
之前攻打大同和山西諸堡就是如此,連續試探數堡,發現戒備森嚴不能破,就馬上轉移攻打其他城堡,最后跑到平虜城,馬芳部依舊很快趕到牽制,靜待其他明軍援兵趕到,最后不得不鎩羽而歸。
趙全等人也是看到被他們寄予厚望的蒙古人明顯不行了,所以也開始考慮后路。
這倒是和把漢那吉的話對上了,那就是蒙古人和叛逃的明人之間互相不信任。
顯然,俺答汗也不是對趙全、李自馨等人的小動作毫無所覺。
“那陛下那邊如何決策的”
殷士譫低聲問道。
“剿滅白蓮教徒是太祖定下的,當然不可更改。”
魏廣德低聲道,“當時陛下只是問我,是否可以借此機會,一舉鏟除白蓮教徒和俺答汗。
不過這其實也是一把雙刃劍,若是他們真心如此,當然是一個機會,可若包藏禍心,后果你是知道的。
陛下雖有此心,可真失敗了,錯不再陛下而在臣恭。”
魏廣德開口說道,顯然他是否決了皇帝的想法,主要是為了自己,不想承擔失敗的后果。
當然,那個時候滿朝大臣誰知道草原的情況如此復雜,所以他和皇帝更愿意相信這是趙全、李自馨他們設下的詭計,想要誆騙朝廷。
而此時尚在西征路上的俺答汗已經接到消息,知道愛孫居然跑到大同降明,頓時感覺如遭雷擊。
等稍微理智下來后,馬上下令,取消原定西征吐魯番的計劃,全軍回師。
同時命令長子辛愛黃臺吉率本部人馬先行一步,趕往大同附近,尋找機會誘出明國將領,設伏擒之,以此做為交換愛孫把漢那吉的人質。
和明朝開戰已經近三十年,他和大明當然都是極度不信任。
別看知道是自己孫子主動跑過去降明,可他更擔心明國人會因此遷怒于他,施以刑罰,甚至處死他。
畢竟他曾經率兵打到過北京城下,曾經制造多次屠城慘案,明國人抓不到他可能會把怒氣發泄到他這個傻孫子身上。
同時,他也在后悔,當初不該收那顏出這個女人,否則也不會鬧出這樁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