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著夕陽余暉,由李春芳打頭,帶著高拱、張居正、魏廣德和殷士譫從乾清宮里出來。
落在后面的殷士譫拉拉魏廣德的袖子小聲問道“陛下那態度到底是支持還是”
“陛下都說了,且與做,應該就是讓大同先行接觸,看俺答汗那邊的反應。
若是俺答汗無此意,陛下自然就不會答應。”
魏廣德小聲答道。
“這么說,陛下是默許大同行事,只不過”
“都是他們自己的做法,陛下不知道詳情。”
魏廣德笑道,“此事關系到陛下臉面,若是朝廷興高采烈答應下來,結果俺答汗不接招,陛下面子往哪里擱。”
五人自從進入乾清宮把大同奏疏送上后,隆慶皇帝明顯很是猶豫,始終不愿意首肯此事,只是不斷追問大同是否和俺答汗已經私自取得聯系。
沒有朝廷首肯,邊臣是不能和外邦聯系的,這是很嚴重的事兒。
高拱哪里能說有還是沒有,至少從奏疏看是沒有的。
這樣的態度,讓高拱也是感覺棘手,幾乎是拉著魏廣德和張居正兩人聯手向隆慶皇帝施壓,就是要那一句話。
最后,還是魏廣德猜測出隆慶皇帝猶豫的地方是什么,隆慶皇帝的經歷讓他對尊嚴看的極重,像高拱這樣逼迫只會適得其反。
皇帝擔心他這邊答應了,結果俺答汗不買賬,讓他憑白丟臉。
于是,魏廣德以大同遠離京城,交通不便為理由,請求皇帝陛下給予宣大總督王崇古臨機專斷之權,全權授權他處置此次因為接手把漢那吉投降引發的風波。
只需要根據事態發展及時向京城通報即可,朝廷不會因為他的處置降罪云云。
這樣的提議,或許正中隆慶皇帝激點,只是略微思考就點頭答應下來,還說出了讓王崇古“且與做”的話來。
幾個人回到內閣后,只是稍微休息片刻,邊定下幾條策略。
自然,首選選擇的就是之前高拱所說的三條,不過魏廣德卻也單獨加上一條,那就是“宜堅持初意,審定計謀,毋為眾言所淆”。
內閣這道文書下去,其實就是朝廷授權宣大總督和北虜進行談判的權利,在朝廷里必然是會掀起軒然大波的。
“這道公文就由善貸來草擬吧,今日就要發出去。”
雖然在隆慶皇帝那里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但是高拱回到內閣后依舊保持這一貫的強勢態度說道。
“好。”
魏廣德也沒必要和他爭執什么,當即就答應下來。
人都在這里,草擬完成后大家都會看,有不妥之處也能及時修改。
等內閣確認好公文后,眾人都紛紛在上面簽字,蓋上各自大印。
需要說明的是,明朝的內閣雖然是實際的掌權機構,但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權利機構,至少在大明會典上就沒有單獨列章目,僅將內閣職權附于翰林院之下。
因為本身內閣就是脫胎自翰林院,而不像六部五寺有固定班底。
雖然通過“票擬”獲得了巨大的權利,可以影響朝政,但畢竟沒有固定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