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大家都看到了和談對朝廷的好處,省錢。
大明朝的問題很多,但歸根到底就是錢鬧大,做什么事兒都要錢。
而且,因為各種潛規則的存在,十萬兩能解決的事兒,需要二三十萬兩銀子才能勉強解決,即便是高拱,為了避免再出現隆慶元年那樣的事兒,也不敢過于狠辣對付那些蛀蟲。
雖然對于證據確鑿的貪官污吏他下手依舊狠厲,可也不會對那些沒有貪腐證據的官員太過嚴苛,現在更多的開始懷柔。
他也需要手下有一幫人幫忙說話,避免再被孤立。
“這次的鍋,還得郭乾來背,若不是他的奏疏,直接把張守直、葛守禮這些人引出來,他們此前雖然不支持,可也沒有公開上奏表示反對的。”
高拱又開口狠狠說道。
今日一早通政使司送來還在路上的兵部尚書郭乾的奏疏,是今天一切事件的根源,魏廣德也沒想到影響會如此巨大。
到下午的時候,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禮、戶部尚書張守直就公開上奏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這樣的情況下,內閣所有人都被架在了火上。
之前他們對外并沒有說已經給大同去信,讓王崇古和俺答汗接觸,所以朝臣都以為內閣和皇帝那里都還沒有作出決定。
雖然有傳出內閣中人在聯絡京官,但大家都還只是覺得可能是個別人的觀點。
畢竟,他們幾人召集其他人都還是很保密的,即便有不同意見,他們也沒有對外透露幾位閣老找他們到底說了什么事兒。
不過這樣也引發另一個壞處,那就是消息有些亂。
比如魏廣德這里,因為魏廣德通過定國公徐文璧說法勛貴,所以一開始大部分人都以為魏廣德是支持大同和談的,特別是他在英國公府外吃閉門羹一事,更是坐定了他支持和談的態度。
但是朱衡對外的表態卻讓外界對魏廣德對此事的態度變得混亂起來,因為朱衡只支持封貢而反對互市。
封貢互市本就一體,不能互市,傻子都知道俺答汗絕對不會答應封貢。
朱衡的有條件支持,實際上就是持反對意見,因為俺答汗那里是沒有條件和你談的。
而朱衡和魏廣德的關系,也讓外界不知內情的官員產生了疑惑,也不知道該信哪一邊了。
其他內閣閣臣的情況也都類似,反正現在因為傳言太多的緣故,所以消息也亂的很。
但是,并不是所有京官都看內閣幾位閣臣的臉色,就比如都察院和六科的人,他們反正現在天天輪著上奏反對此事,在朝堂上制造輿論。
當前的環境下,魏廣德等人就更不敢把之前他們之前做的事兒透露出去,搞不好他們就會被集體彈劾。
朝堂的風云變幻太快,幾乎就是一下午的時間,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壓力。
可是和談的誘惑太大,可以直接緩解朝廷財政困境,又讓他們難以放棄。
“肅卿,張四維那里,你還得去和他好好說說,不能因為他舅舅的關系就避嫌。”
李春芳提醒高拱道。
大明官員有這個習慣,就是有官員是親屬關系的時候,在表達自己意見時多會選擇棄權,也就是避嫌。
張四維是支持和談的,不過因為他和王崇古的關系,已經有科道言官以此為借口攻擊他。
“要是善貸猜的沒錯,說不好每一個支持此議的人都至關重要。”
李春芳繼續道。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