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舉動,恐反為害,且三十年前無漢人,我亦無所亡失,今有漢人,而亡失甚多,兵主子亦亡去,是為吾禍者漢人也。若將漢人與漢人易把漢,即兩家安矣”。
這是一克哈屯昨晚對他所說,此時浮現在俺答汗腦海中。
俺答汗身邊的親屬,許多人都對板升城趙全等人不時拾掇著蒙古出兵攻打明國感到不滿。
不滿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眼看著趙全等人在板升城匯聚大量漢人而坐大,他們不去攻打明國,而是只讓蒙古出兵。
蒙古出兵,打生打死可都是他們部族的勇士。
看看現在的板升城,里面已經生活了數萬漢人,長此以往,草原到底是蒙古人的草原還是板升漢人的草原。
這些道理,俺答汗哪里會不懂,只不過有時候他必須沉默。
不過現在,鮑崇德剛才說出的條件,倒是讓他有些心動。
用板升那些漢人叛賊去交換孫子,他當然是愿意的。
至于各部族里那些抓回來的漢人奴隸,其實還不還回去他也不關心,部族里的奴隸可不止有漢人,還有西域其他部族的人。
所以用這么多人交換把漢那吉歸來,看似吃虧,但他俺答汗還真不在乎,誰叫把漢那吉身上流淌的是黃金家族的血脈,比這些人高貴無數倍。
但是向大明皇帝封貢,那就是要他向明人皇帝低頭,用低頭來換取互市,這個交換值不值得
他倒不擔心明人反悔,說實在的,就算他請求封貢后,明人不給互市,他自然也不會承認什么請封的事兒,而且孫子回來了。
損失的,其實就是那些漢人。
不過今天可以放他們回去,明天還可以重新抓回來。
只是,俺答汗還是想再爭取一下,不能這么容易就低頭。
念及此,俺答汗開口說道“我是蒙古大汗,明國皇帝是明國皇帝,自然應該平等相交,為何要請封。
其他的條件,本汗都可以考慮,只要你們送回把漢那吉和開放互市。”
“大汗,若是不請封,鄙國皇帝陛下很難答應你們互市的要求,只有大汗承認我大明皇帝陛下天下之主的地位,陛下才會同意互市,給你們生存所需要的物資。
說句不好聽的,若是大汗不向陛下請封,草原上蒙古人的生死和我陛下有什么關系
完全沒有。
只有請封,蒙古人也就算是我大明天子的臣民,他們生活在草原上,生存需要鹽、茶等物資,陛下才會同意。”
鮑崇德這會兒快速思索著。
做為生活在這里多年的土著,當然知道蒙古人對明國物資的需求有多迫切。
沒看到無數的商隊,為了賺錢,大把銀子送給邊境守將,就只為了放他們進入大草原做生意。
這生意的利潤很高,因為蒙古人對這些東西愿意給出高價。
為什么要互市,其實就是為了蒙古能夠大批量從大明獲得物資。
在那里,價格未必就比商隊送到草原的價格便宜,但數量上肯定不是商隊可比的。
知道蒙古人的需要,那鮑崇德自然就要無限放大這些物資的重要性,讓俺答汗動心。
其實,俺答汗答不答應已經不重要,他已經感覺到自己這趟行程應該很安全,他不會被蒙古人扣下來交換把漢那吉,那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