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朝廷的財政實情,下面的官員大多也所知不多。
盡管大明財政困難大家都知道,但到底困難到什么程度,就不是這些人懂的了。
“朝議”
一個念頭出現在隆慶皇帝腦海里,隨即他就搖搖頭。
真要進行朝議,還不知道會鬧出多大的風波,而且從當前情況看,反對聲之大遠超想想,肯定是通不過的。
而且,反對者中那些科道言官又是最會來事兒的。
真要在朝會上商議此事,怕是自己下朝都困難。
不能上朝會,那就讓內閣召集廷臣廷議吧。
想是這么想,可隆慶皇帝看著那些奏疏,他心里就明白,就算這樣,內閣怕也沒有十足的把握獲得勝利。
這,就是他這些天來遲遲沒有下旨的原因。
內閣閣臣四處活動,說服拉攏官員的事兒他是知道的,就如同那些反對者一樣,他們為了聯合更多人反對大同和議,一些人也是為此上躥下跳的厲害。
東廠和錦衣衛為此都在他面前來問過,這到底算不算結黨,要不要出手處置這些人。
不過此時機有些微妙,所以隆慶皇帝并未因此就讓廠衛出手,壓制此事。
讀書人的事兒,有時候越是壓制,反彈起來會更厲害。
說不的這邊打壓他們的聯合,那邊內閣閣臣會坐不住,跑過來給這些人求情。
求情未必真心,但他們終究還是要這么做的,因為他們都是讀書人。
“不能繼續下去了,都察院、翰林院那些人天天串聯,搞的朝野上下烏煙瘴氣的。”
殷士譫開口說道。
他曾經執掌過翰林院,所以想用以前的官威讓翰林院的那些人退縮,但是卻忘了今時不同往日,反被諸大綬一陣擠兌。
說實話,大明官場上,低品級官員那是真的不怕高官,除了那些一心想要升官發財的人,對上官那是百般討好,巴結。
魏廣德去找同年諸大綬,同樣沒能讓他信服,即便魏廣德把大明財政窘況和他說明白了,諸大綬依舊不為所動,一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就把他應付過去了。
由此,魏廣德也看出來了,這位諸狀元還是對自己飛速升遷感到不滿了,今日事未嘗沒有這個原因在其中。
想想也是,當年他是皇帝欽點的狀元,而魏廣德是傳臚。
而現在,魏廣德已經貴為閣老,而他只是掌翰林院事的翰林院學士,可謂天差地別。
而魏廣德對此也只是在心里想,拉誰入內閣也不能是諸大綬。
“請陛下下旨,開廷議吧,諸公以為如何”
李春芳也看出當下朝堂風向不對,于是開口提議道。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