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里的事兒,魏廣德當然不知道。
他留在京城府里的人也就能把一些大路貨的消息打聽到,然后寫成書信傳遞回來。
像薊鎮敵臺修建經費被卡,在朝中并沒有多少人關注,自然也就不會議論。
或許偶爾有人私下里說幾句,但終究沒太多人感興趣。
至于知道內情的人,如譚綸、朱衡等和魏廣德關系緊密的人,也因為此事并不切合魏廣德的利益,所以也不會給他帶信。
好吧,沒有官職的魏廣德,就算有什么想法也是沒法左右朝堂的,又何必告訴他。
不過在當晚,譚綸去了朱衡府上,也知道了現在朝堂上的形勢,特別是高拱的做法。
“你不說,我都以為善貸和高肅卿同出裕王府,關系應該很親密才是。”
譚綸吐著酒氣,開口對朱衡說道。
此時酒席已撤,兩人坐在一處花廳喝茶閑聊。
“你在京城那兩年,剛好他被彈劾回了老家,所以自然沒人和你說起那些事兒。”
朱衡也只是笑笑,看著譚綸貌似隨意般說道,“不過你在薊遼總督任上還是要謹慎小心些,差事上不要出現紕漏才好,免得被人抓住把柄。”
看似無心,可譚綸還是聽進去了,微微皺眉,這才小聲問道“士南兄,這是有什么消息”
官做到高級,其實都非常敏感,譚綸自然也是這樣。
朱衡要他小心,在他看來絕對不是無的放矢。
“我聽到一些消息,內閣有人提議調你回京城做兵部侍郎。”
朱衡見譚綸已經敏銳的意識到了,也就不打馬虎眼,直接說道。
或許其他人,聽說能調回京城會非常高興,可譚綸卻不是。
他把戚繼光調到自己手下,就是想要把薊遼鎮改造一番,打造成鐵桶陣。
現在他執行的第一步防御敵臺的計劃就出現了問題,自然并不甘心就這樣回京城,他還想著利用這兩年薊鎮結余的銀子,獨立把防御群建立起來。
另外年底前還打算去遼東看看,他在薊遼總督任上這兩年,除了加強薊鎮防御,還加固了山海關城、寧遠、錦州三座大城,分別在遼西走廊兩頭和中間位置整治武備。
遼西走廊太過重要,而地理又實在是特殊,稍有差池,遼東就會孤懸海外救援不及。
是的,這就是明末時,明軍賴以支撐戰局的關寧錦防線,防線最初的設計者就是譚綸。
這倒不是他高瞻遠矚,遠見卓識,而是他性格就是這樣,非常謹慎小心,特別是對于防御。
他能在江南抗倭戰爭中脫穎而出,就是因為他不僅會練兵,還會布防。
他所到之地,必然是會建立起密不透風的防御體系,讓倭寇就算登岸也只能毫無所獲。
山海關和錦州本就有城,特別是山海關,本就是扼守走廊的一把鎖,明朝自始至終都很重視。
譚綸的到來,不僅把山海關守將等級提升,還把周邊城堡也悉數劃歸山海關節制,加強了這里的兵力。
而錦州則是對城防進行了改造,這些看似勞民傷財的做法,確實在之后和后金戰爭中保證錦州城能夠堅持到最后起到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