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寧遠的情況和錦州類似,本是一個衛城,也被他按照大城來打造防御工事,建起高大的城墻,加強駐軍,可以隨時清掃兩側走廊的敵襲。
整個關寧錦防線上,重點當然還是錦州。
遼西走廊長四百余里,最寬處不過二十里,最窄處僅有幾里,小股敵人翻山越嶺還是很容易破壞,阻斷交通。
原本明軍對這里是不重視的,因為之前明軍還是對周圍的勢力具備碾壓的優勢,誰敢跑這里來撒野。
可譚綸通過對北方局勢的分析,擔心明軍在北面遭遇不利局勢的時候,這里很容易成為一個薄弱點。
最起碼,當北方出現一個強大的實力,能夠和明軍對抗時,只要分出一支奇兵截斷遼西走廊,就可以切斷遼東和朝廷的聯系,被迫改走海路。
屆時遼東必然出現大騷亂,后果屬實難料,所以保證遼西走廊的安全,其實就是保證遼東的安全。
他在薊遼總督任上做的這些事兒還沒完成,聽到有人要把自己調走,不由得心急了。
“誰”
“張叔大。”
“怎么會是他”
聽到朱衡說出提議者,譚綸登時大驚。
高拱想要換自己人掌控薊遼他能理解,但換成張居正,他就很難理解了。
“我是從殷正甫那里聽說的,按照張叔大的意見,換劉應節接替你出任薊遼總督,你回兵部協助楊博。
對了,你可能不知道,啟用楊博為兵部尚書就是張居正的意思,聽書吏部張四維也在高拱那里說了不少好話。”
朱衡看著譚綸低聲道,“善貸離京,很多都變了,所以我才說我們做事要謹慎小心,千萬不能出差錯。”
是的,以往這些事,那里需要朱衡操心。
內閣里有魏廣德,自然第一時間就把事兒消弭于萌芽。
而現在魏廣德回鄉丁憂,殷士譫在內閣就陷入獨木難支的境地,根本沒法和高拱、張居正抗衡。
而且,朱衡還敏銳的注意到一點,那就是張居正或許對高拱影響有限,但是別忘了高拱身邊還有個他比較看好的人,張四維。
許多人或許是在張居正死后才注意到這個人的存在,因為張居正的光芒實在太盛,其他官員都被他的光芒遮掩住了。
但實際上,隆慶末年里,高拱的倒臺,很多的布置都有張四維的參與。
后世一些人認為張四維是高拱的人,所以在張居正死后墻倒眾人推時,張四維采取放任態度,甚至都不在皇帝面前提醒。
但實際上,張四維自始至終都是山西幫的人,他之前仰仗的是山西幫的領頭人楊博,之后也只是借助高拱和張居正的力量壯大山西官員的實力而已,也間接幫助了晉商的崛起。
知道了這事兒,本來還想找張居正幫忙在高拱面前說話,再爭取一下朝廷銀子的想法在譚綸腦海中破滅。
“那高肅卿沒有刻意針對你吧”
想到還在九卿之列的朱衡,譚綸開口詢問道。
“現在漕運和戶部一樣,就是個爛攤子,他要真有興趣,我就把位置讓給他。”
朱衡嘆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