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接過魏廣德手里一疊書信,馬上恭敬的答應一聲。
“快去,記住,十萬火急,給人多準備點盤纏,要最快速度送往京城。”
魏廣德囑咐道。
一般來說,跑什么地方送信,花多少時間,需要帶多少銀錢,其實都是有數的。
不過這次情況特殊,魏廣德不介意多花點銀子,只要能夠提前一天把信送到,他也好安心不是。
不過他不知道的是,別說乘船還是快馬,這會兒就算是坐飛機趕往京城都晚了。
隆慶皇帝在當天晚間看到殷士譫的請辭奏疏后當即不喜,沒有批紅發回,而是選擇留中。
雖說是殷家人直接送進宮里,可奏疏通過文書房和司禮監,消息自然是藏不住的。
殷士譫致仕的消息,當晚就傳遍了京城官場。
事件發生太快,許多人都還沒有想好該怎么站隊,貌似當事人一方就想一走了之。
雖然被留中,但是殷士譫這會兒想通了,也絲毫不留戀什么權位。
在家里等了兩天沒有得到消息以后,殷士譫就再次上了一封奏疏請辭,這次他還給陳洪寫了張條子,讓陳洪幫忙在皇帝身邊說上兩句。
他不怕陳洪幫高拱打壓他,大家手里都有對方擔憂的東西。
至于府門,殷士譫自從那日回到家里后就一直閉門謝客,誰都不見,即便是自己那些老鄉過來,他也只是給人一張條子就打發了。
他現在是真不打算見人,擔心這時候和他們碰面,自己離開后會受到牽連,遭到高拱的打壓。
唯一進了殷府大門的,也只有宮里來的太監,他是奉皇帝之命前來安撫的。
同樣,高拱家里也來了一個太監,肩負的使命也都差不多。
于是,高拱在事發后第二天又出現在了內閣,而殷士譫則沒有出現。
之后幾日里,殷士譫有連續上奏請辭。
第一份奏疏留中,第二封奏疏被駁回,第三封奏疏送到隆慶皇帝跟前的時候,隆慶皇帝這才意識到殷士譫是玩真的,不想干了。
要說隆慶皇帝心里對高拱沒有一點點埋怨也是不可能的,畢竟在他心里,皇權穩定比高拱重要。
高拱在內閣跋扈,多多少少也威脅到皇權。
但是現在情況很明顯了,已經得罪了一個,就不能再把另一個也得罪了。
不管怎么說,朝政還需要他們來打理。
雖然朝堂上想入閣的人不少,可讓他放心托付大事兒的也沒幾個。
裕袛那些舊人,才是他最放心的一波人。
強扭的瓜不甜,隆慶皇帝明白這個道理,現在他需要考慮殷士譫離開以后,空缺誰來補上。
治罪,那是不可能的,殷士譫打了高拱,兩個都是近臣,他是絕對不會做出任何懲罰的。
于是,殷士譫的第三封奏疏,隆慶皇帝批紅了,賜驛馬,閣臣榮歸該有的規格一樣都不能少。
不過,高拱、陳洪等人不知道的是,孟沖的得力干兒子在這封奏疏發出前,帶著隆慶皇帝的密信往四川去了。
殷士譫走了,魏廣德丁憂肯定也是沒法起復,所以他的目光看向了陳以勤。
當初陳以勤怎么走的,隆慶皇帝多少有些心虛,所以先寫信問候一下,順便看看他的態度,是否還想回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