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做事兒,可不是指看符不符合道理,而是要首先保證皇權穩固。
力挺海運其實就是廢了漕運,或者運河所到之地的繁華會下降,所以朝中反對激烈。
還有百萬沿河百姓生計,隆慶皇帝為此甘愿繼續保持漕運的地位也不愿意漕糧改海,這就是為了維護朝廷的穩定。
還有大同和議,內容明顯不好,可皇帝還是捏著鼻子認了。
其實,這也是為了維持北方的安穩,損失一點銀子在他眼里,其實算不得什么。
這個時候,魏廣德有些覺得自己舉止失措,都不知道該準備些什么。
馮保給自己寫信,最主要的應該就是要自己知道,隆慶皇帝的身子壞了。
自己既然知道了,那該怎么做
想了半天,魏廣德才意識到,貌似自己現在的情況,什么也做不了。
頹然坐下,魏廣德有些失落。
“老爺。”
這時候,張吉回到書房。
“那個馮邦寧現在怎么樣”
魏廣德開口問道。
“剛吃了飯,現在睡下了,說是這半月都沒好好休息。”
張吉答道。
“那行,明日我再見他。”
魏廣德吩咐道。
他也不急在一時,今天見還是明天見,其實影響不大。
“老爺,沒什么吩咐我就先下去了。”
張吉在一邊垂手說道。
“你去吧,我也要安靜思考一下。”
魏廣德擺擺手,讓張吉也下去,屋里就剩下他一個人。
此時已經是隆慶六年的三月,魏廣德坐在書案后,靜靜思考起來。
若是隆慶皇帝在今年死了,會怎么安排畢竟朱翊鈞才十歲,肯定是做不了大明江山的主兒,得安排顧命大臣幫他看著。
誰會成為顧命大臣
高拱和張居正肯定在列,禮部尚書潘晟嗎
魏廣德隨即搖搖頭,潘晟也曾在裕王府做過講師,也算隆慶皇帝的老師之一,不過他進王府的時間比高拱晚,走的卻更早。
雖然早早進入朝堂,但是發展卻一直比較慢,屬于既不被嘉靖皇帝喜歡,又不被隆慶皇帝看重的這么一個尷尬的角色。
就當下的情況,或許高拱也不希望有其他人進入內閣,即便內閣現在缺人。
魏廣德在老家思索這京城的事兒,而在京城內閣首輔值房里,高拱也正面對堆積如山的奏疏感覺頭疼。
其實奏疏還是這些奏疏,并沒有比往常增加多少,但是處理政務的閣臣卻是少了許多。
想想就知道,隆慶朝內閣閣臣最多的時候多達六人,一百份奏疏一個人也就負責處理十來份就可以完成了。
而現在,隨著閣臣一個個或致仕,或丁憂,就剩下他和張居正兩個人。
一個人要處理原來兩三倍的量,工作壓力可不就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