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小老頭膽子小,已經經歷過一次了,想來召回京城入閣,他不敢再和自己作對才是。
不過聽到高拱所舉薦之人和他所想大相徑庭,張居正還是有些奇怪,他還不知道高儀什么時候投靠了高拱,想以此謀求復起。
張居正不會想到高拱為什么會選擇高儀,而是以為高儀走通了關系,投靠了高拱,所以才會為他出頭,舉薦他入閣。
知道高拱舉薦高儀,別看兩人是一個姓,可根本就沒什么關系,一南一北兩家人而已,張居正就心知要壞事兒。
高拱舉薦高儀,不會讓隆慶皇帝反感,也不會讓百官私底下議論,而且這位入閣也是有足夠資歷。
果然,隆慶皇帝聽到高拱舉薦的是高儀,臉上也不經意帶出一抹笑容,點點頭,只是略微猶豫道“就是不知高愛卿現在病養好沒有,還能不能回朝理事。”
“陛下可下旨召他入閣,若他身子骨還沒好利索,自然會上奏推辭,若是病好,自然就會奉旨到京。”
高拱答道,“這也可以體現邊對老臣的恩寵,不使舊臣寒心。”
“可,此事內閣擬旨就發下去吧。”
隆慶皇帝也沒多做思考,當即就答應下來。
高儀請辭是為的什么,皇帝一清二楚,只是他當初沒想到召回高拱有那么大的殺傷力,一下子嚇跑幾個大臣。
當初,他也不過是為了權利平衡,擔心某些小圈子權柄太重而做出的決定。
不過高拱也是厲害,這么短的時間里就發展起來。
當然,隆慶皇帝心里也知道,這事兒其實還是因為魏廣德丁憂的緣故,內閣里是真的缺乏相互限制了。
這樣也好,讓高儀回來,多多少少也會對高拱有一定制約。
事兒辦完,高拱這才和張居正一起從乾清宮告辭出來,直接回到內閣,就親筆草擬了召高儀回朝的旨意,派人送去司禮監走程序。
內閣要補人的消息,也自然飛速傳播開來,朝野上下又是一次震動。
京官們是沒有想到,高拱會建議增補閣臣,分擔自己的權利,更沒有想到他舉薦的會是高儀,一個曾經反對過他的人。
散衙后,張居正沒有回府,而是先去了楊博府邸。
現在的楊博還是兵部尚書,正好管著核查戚繼光的事兒。
張居正的計算里,現在戚繼光在朝中能依靠的人,最初是譚綸,后來又多了個魏廣德。
但是現在兩個人都不在官場上,戚繼光正是孤立無援的境地,若是伸出一只手拉他一把,說不好可以把人爭取過來。
戚繼光和魏廣德的交往,其實中間牽線搭橋的就是譚綸。
所以,此時施恩戚繼光不是壞事兒。
就算最后沒能爭取過來,至少也破壞了高拱的打算,也不差。
當然,雖然事關戚繼光的前途,對戚繼光來說是天大的事兒,但是在張居正心里,其實這一點也不重要,舉手之勞罷了。
他真正關心的是高儀的態度,高儀是否已經和高拱勾結在一起,這才是他最擔心的。
而和高儀這樣的老臣,接觸最多,最熟悉的,自然要數楊博。
在京城混了二十年官場,可不是說說的。
等張居正進了楊博府邸,見到人,先把戚繼光的事兒說了起來。
“叔大,這事兒我知道了,高新鄭已經把公文送到兵部,聽你的意思,想要保人”
楊博其實還打算繼續隱忍下去,等高拱自己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