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張居正值房里,魏廣德和呂調陽都認真看完王國光遞上來的條陳,只是簡單商議一番后都表示同意。
戶部的事兒,內閣自然是不便代為做主。
何況,戶部這么做后,實際工作并不受影響,這也是好事兒。
只要工作不耽擱,做什么還不都是掌部尚書做主。
“叔大兄,海運漕米一事,戶部還沒有定下來嗎”
魏廣德在內閣商議完戶部裁撤文冊一事后,就開口問起漕糧海運的事兒。
這事交到戶部部議已經有段時間了,但是因為張居正態度的轉變,張守直又打算離開,所以自然不上心,拖拖拉拉一直到了現在都沒個部議奏上來。
“漕糧一事,戶部爭議很大,支持者有之,反對者亦有之,爭到現在也沒有個結果。”
張居正做出一副無奈狀說道。
“首輔大人,漕糧海運一事,我調閱了相關文檔,確實,雖然海運艱難,但對于漕糧運輸來說,近年黃河水患不斷,朝廷是需要掌握一條渠道,能保證漕糧運抵京師,這可是關系到北地安穩的大事。”
呂調陽這時候也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他經過分析后倒是認可漕糧海運。
雖然對全部或者大部分漕糧通過海路運送京城依舊有顧慮,但是他也知道魏廣德其實已經退步,只要求朝廷每年通過海路輸送一部分漕糧,保證漕司熟悉海道以備。
畢竟,就算按照工部的要求,每年漕船都提前出航,可畢竟運河就那么大的承載量,大量的漕船可不是一次性就過黃淮一線水道的,總有個先后之分。
排在前面的漕船自然可以趕在汛期前通過,而后面的依舊可能被水患所阻。
說到改海,張居正其實內心也有些糾結。
他不是不知道好壞的人,山東方面的嘗試其實已經說明了此事的可行,只是他做為首輔,需要考慮的東西更多。
不僅是發高拱的政策,還有漕運的利益集團近期也是不斷的游說此事,特別是拿著漕兵和運河兩岸百萬人口生計做為理由。
張居正明白,他們這么說,其實就是對他的一個威脅。
想想也是,若是他們刻意使壞,運河兩岸龐大受損的百姓會不會做出不忍言的大事兒來,到最后還不是他這個首輔背鍋。
不管朝廷選擇什么政策,其實都是雙刃劍,有人獲益,有人損失利益,而他們內閣就是要權衡利弊,做出所謂“正確”的決定。
“回頭我和汝觀說一下,讓他親自主持此事,盡快給出一個答復。”
張居正也沒想好,雖然當初和魏廣德說好此事,但畢竟戶部那邊的事兒,他沒法越俎代庖,插手太深也容易引得王國光心里不快。
其實所謂的怕黨派,內部也并未一條心,各有各的訴求,只是大家在大方向上保持一致,或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糾集在一起。
張居正依靠的,自然是湖廣龐大的鄉黨和當初恩師徐階留下的關系,特別是和山西楊博之間的合作關系。
但是王國光出自山西,自然是楊博那邊的嫡系,大家只是合作關系,直接對王國光頤指氣使不好,久了容易生出齷齪來,這就不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