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明白人,魏廣德勸說王國光公開支持漕糧海運,不過王國光沒有一口答應,反而向魏廣德抱怨傅頤因為和吏部尚書楊博關系親密,所以屢屢不聽他的話,所以想把他調走。
好吧,王國光和傅頤不和,聽聽也就是了。
只是魏廣德也從只言片語中知道,他們打的主意應該就是給傅頤準備晉升的階梯,想要獲得更大的發展。
果然,在屢次詢問后,王國光也終于開出了價碼,那就是想讓傅頤以右都御史的身份去掌管南京都察院。
御史雖然大部分都在北京,可是南京都察院也有十多名御史,主要是南方幾省的御史,各留有兩三名在此,每年南京都察院都會輪流派出這些御史去巡按各省。
要說權利,雖然沒有都察院大,可也不小,至少喉舌的功力不比北京都察院差多少。
不過魏廣德不在意南京都察院那點權利,他更擔心的是王國光的舉動,目的是為了以后讓傅頤能夠代替葛守禮,讓山西幫掌握都察院這個要害衙門。
因為江西這邊出現了人員斷層的關系,魏廣德一直在悄悄培養好友勞堪,就是想讓其在福建歷練完后直調都察院,先做副都御使,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能染指左都御史這個位置。
經過嘉靖、隆慶兩朝的政治斗爭,顯然當前上得了臺面的各方勢力,其實都已經把眼光看向了都察院和六科這兩個過去看來無甚大權的衙門。
不要以為古人智慧差,他們只是欠缺歷史閱歷,穿越者能夠看得更遠更高。
但真要說起政治斗爭,經驗絲毫不會比普通穿越者差,甚至更強。
畢竟人家是一步步走上來,或者說斗爭,贏得勝利才能坐上現在的位置。
除非穿越者本身就是高官,有豐富的斗爭經歷,否則來到這里未必就會比土著做的更好。
至于穿越者能改天換地,得了吧,那你首先得學會教這個時代的人用現代的頭腦思考他們所面臨的問題。
即便你給出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但是也會受到時代的局限性,后世根本不認為是問題的問題會層出不窮。
現代人都知道海運成本比河運便宜,局限性也少,其實明人也懂,但他們卻并沒有這樣選擇。
為私利,亦為公心,皆有。
至少,在沒有妥善的安置好百萬沿河勞工的措施前,大明朝的漕運始終都會穩壓海運一頭。
“調走傅侍郎,戶部里反對的聲音就小了,只要郭侍郎堅持,海運漕米一事在戶部就不會有阻礙。”
到這個時候,王國光還信誓旦旦對魏廣德說道。
王國光這樣的態度,魏廣德心里其實是有氣的,把他當三歲小孩子一般糊弄。
甚至,魏廣德都想甩手不管此事了。
憑啥要自己努力促成這事兒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