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這是張首輔值房那邊送來的,說是欽天監編寫的萬歷元年大統歷,請老爺過目。”
時間已經到了隆慶六年九月底,按制十月朝廷要頒布明年的年歷。
早在六月,小皇帝朱翊鈞登基后就頒發了萬歷大赦詔,如今已經臨近年底,即將進入萬歷元年,大統歷的核準下發就必須盡快執行下去了。
其實,明朝每年十月,皇帝要處理的第一件事兒,一般都是確定來年的大統歷。
或許有人覺得,就是個年歷,其實無甚大用,這種觀點魏廣德以前有過,但是當他認識到大統歷的巨大作用后就放棄了原來的想法。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大國,百姓就靠著幾畝地過日子,所以春耕是最重要的時節。
而老百姓怎么知道這么重要的時節呢
自然就只能是朝廷頒布的大統歷,通過查閱大統歷知道現在是什么時節,田地里該做什么。
說直白點,大統歷除了計時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告訴老百姓節氣,讓他們知道該做什么。
欽天監最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觀測和預測未來的農時,編制出大統歷,然后大量印發傳到農民手里,幫助農業播種收。
甚至有說,元朝滅亡和元末差不多十年左右沒有給百姓頒發皇歷,搞得天下很多土地荒蕪,人們不知時節,不敢耕種,餓殍遍野有關系。
那時候的元朝皇帝精力都用來消滅各地農民義軍去了,自然不會去考慮編制和頒布皇歷,指導農耕。
而傳說朱元璋是受到劉伯溫的影響,在還是吳王的時候就讓人按照元朝授時歷的天文數據和計算方法進行了新歷法的編制,而這部歷書就被朱元璋命名為大統歷。
劉伯溫對朱元璋深刻的剖析了皇歷的重要之處,他說天下的百姓不在乎是誰當了這個皇帝,他們真正在乎的是這個皇帝是否關心百姓們的死活,如果在皇帝稱帝之前先發布皇歷,則老百姓心里知道您是關心他們的,他們定會擁戴你。
朱元璋聽了之后覺得有理,于是就命令征討北方的徐達帶著大統歷出發,每每到達一處,就把朝廷的大統歷發給村民百姓。
結果這樣做的效果簡直好的不能再好,百姓有了皇歷,就能安心居住,并在其指導下從事農業活動,社會一片穩定。
而此時,魏廣德就第一時間放下手里正在翻看的奏疏,接過萬歷元年大統歷從頭到尾快速瀏覽一遍。
他雖然不懂的如何編制,當然也不會去學習,但是皇歷中的重要部分他還是了解的,自然就要在這本新皇歷中進行核對,看是否有遺漏。
后世人看大統歷,大多關注其預測日食月食準不準,但實際上它最主要的作用還是預測節氣,指導農耕。
快速看完后,沒有遺漏,魏廣德當即在后面張居正署名處也提筆署名,隨后叫來蘆布,讓他把奏疏送到呂調陽值房,請呂閣老也看看。
“對了,你等下。”
就在蘆布得命拿著奏疏要出去的時候,魏廣德忽然又把他叫住。
“聽說禮部諸大綬病的很厲害,已經請假了,你知道是什么事兒嗎啊”
諸大綬病倒的事兒,昨日魏廣德才偶然得知,但是忘記問張吉有沒有內情,這會兒看到蘆布,自然叫住問問。
有些事兒,市井未必有傳言,但衙門里的書吏卻是消息靈通得很。
“八月和九月,孝懿皇后李氏棺槨葬和先帝棺槨先后葬入昭陵后,諸侍郎就已經病倒,都說是因為日夜奔波葬儀累倒的,其他倒是沒有什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