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幣自然是大明鑄造的通寶,只是金幣還沒有大規模流入市場,只做賞賜之用,銀幣倒是早就進入流通領域。
“呵呵.”
張居正只是輕笑兩聲,隨即正色道:“善貸,這就是我這兩日才想到的一個事兒,那就是朝廷定下銀價,可若是白銀流入太多,銀價真能維持嗎?”
“嗯?”
魏廣德一愣,張居正的顧慮,他之前還真沒想過。
中國古代一直都是以銅錢為貨幣單位,那時候金銀作為貴金屬雖然有價值,但也是當“錢”使。
古代葛超,一兩金銀可以換多少銅錢,那也是不固定的。
銅錢缺少的時候錢貴,金銀缺乏的時候則錢賤。
其實,主要也是中國其實一直缺少貴金屬,包括金銀銅料,其實都不多。
國家太大,雖然總量驚人,但平均下來后也不夠用。
唐初,一兩銀子不過換幾百文錢,后來唐朝步入盛世,基本維持一兩銀子一千文錢,不過價格依舊波動劇烈,因為銀少,所以白銀購買力其實超過千錢。
到宋朝,經濟空前繁榮但同時也伴隨大量銅錢外流,所以宋朝名義上一兩銀子等于一貫,但價格波動更加劇烈,特別南宋時期。
因為有歲幣的負擔,沒當需要支付歲幣時,錢價大漲銀價大跌,甚至出現四五百錢兌一兩銀子的情況。
為了緩解錢荒,最后官府出面背書發行“紙鈔”,紙鈔直接貶值到三貫,而銅錢依舊維持在六七百錢的價格,同時期還出現鐵錢等貨幣。
明朝延續唐宋之制,雖然朱元璋發明“寶鈔”斂財,但官面上定下的還是一兩銀子兌千錢至今。
張居正所擔憂的,正是如果后續大量白銀進入大明,這白銀和銅錢的價格能否維持。
這個問題,魏廣德沒考慮過。
在他看來,朝廷定下政策就不允許
但若是民間銀錢太多而銅錢太少,沒準真會影響到錢法。
“難道還要鑄造五分的銀幣?”
魏廣德忽然說道。
“嗯?”
張居正一愣,隨即明白過來,“呵呵,這倒是可以考慮,參雜其他材料,鑄造更小的面值通寶。”
五分銀幣,按照之前定下的錢法,那就是一枚等于三十文錢,甚至可以鑄造一分銀幣,用少量白銀加入不值錢的其他金屬鑄幣,倒是可以緩解銅料不足的難題。
“朝廷定下了錢法,自然就要想方設法維持,不能擅改,否則誤國誤民。”
魏廣德開口說道,“如果白銀流入太多,那就鑄造更多的小額銀幣,怎么說也要保住錢法。
甚至,可以以白銀為錨定物,發行紙鈔。”
聽到魏廣德說紙鈔,張居正眉頭就是一皺。
魏廣德見到馬上笑道:“我說的紙鈔可不是宮里印制的寶鈔,發行紙鈔,別人拿著九百六十文紙鈔,官府就得給人兌一兩銀子,朝廷按照錨定物發放紙鈔,不多也不能少。
自然,這紙鈔還得允許用以抵稅賦,和銅錢無異才行。”
“也是,這本就是紙鈔之初的定制,只不過后來變味了。
如此說來,倒是我多慮了。”
張居正點頭,看來他多慮了。
就算銀多錢少,變通的法子也還是多。
“也不算什么,叔大兄難道沒發現倭國其實銅料也蠻多的,回頭我讓錦衣衛整理一份倭國礦產的文書送到你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