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句話意味深長,魏廣德盯著徐邦瑞嚴肅說的。
徐邦瑞此時也一下子反應過來,雖然皇帝給了徐家信任,但也不能太出挑,那絕不是好事兒。
“好,明白了。”
徐邦瑞有點明白過來,更相信魏廣德不會害他,忙不迭答應。
“最后一個事兒,就是龍江船廠那邊,對夷人操船之法不甚熟悉。”
魏廣德繼續對俞大猷說道。
“唉,魏閣老,此事我早就知道,其實那邊的人,不少都是我派過去的。
早年安排他們去壕鏡,混上夷人海船,就是想看看夷船實力,所以他們也學會了一些操船之法。
只是可惜,夷人操船和我們大不相同,雖然有些能明白,但我們的風帆和他們的大相徑庭,用法很多時候完全不同,所以現在都沒搞清楚那么多風帆到底都是怎么用的。”
不要覺得人商船很容易就能學會駕船之法,那就太小看人了。
中國古代風帆和西方風帆相比,就突出兩個字兒,簡單。
中國風帆屬于硬帆,最主要問題就是重,對材質要求很高。
因此,中國風帆一般面積不大,因為大了桅桿受不了,這讓對風的使用率偏低。
但因為實在近海行動,所以也還非常適用。
而歐洲風帆是輕帆,受風面積大,而且風帆不僅多還非常復雜。
特別是面對復雜氣象條件下還要不斷調整,最重要很多時候需要爬上桅桿調整風帆角度。
其他小一些的如三角帆不用人上去,但卻需要時刻根據氣象條件進行調整,可以說歐洲風帆操控非常繁雜,是一個系統工程。
對于大多數沒多少知識的中國人來說,學習起來就感覺非常麻煩。
“就是說,你安排的人都沒有完全學會怎么操帆?”
魏廣德皺眉問道。
“有些似是而非,這段時間我就讓他們在江面上操控研究,掌握了再入大海嘗試。”
俞大猷不好意思說道。
“我和操江提督說過,那船出港就派幾條戰船護衛,免得再出事端。”
徐邦瑞也說道。
“怎么說?”
魏廣德聞言,看向徐邦瑞問道。
“第一次出來試航,差點撞了兩條貨船。”
徐邦瑞無所謂的說道,“所以后面巡江船就會派出去跟著,攔住附近商船靠近,免得再發生危險。”
“長江航道船只往來頻繁,不是試航的好地方。”
魏廣德明白過來,點頭說道,“去崇明島吧,那里更合適。
松江府在港口旁也建了個船塢,可以簡單維修船只,有什么需要可以去那里維修。”
海船出海后進港,多多少少都需要大修,如果遇到海上大風暴,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的修理。
所以,港口附近建修船廠是很正常的事兒。
“那夷人就不怎么用我們明人上船?”
魏廣德忽然好似想到什么,問道。
“之前他們對我們處處提防,確實有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