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雖然外廷沒有傳開,但該知道的也都知道了。
畢竟算是宮里的丑聞,如果皇帝不提,魏廣德也不好主動提及此事,搞不好要壞事兒。
只是王宮人肚里這位光宗,魏廣德也不知道該怎么形容才好,或許真的沒有皇帝命吧。
下午,魏廣德用餐后回到內閣,先去和張居正說了下,陛下不反對,算是計劃在小皇帝那里掛了號。
后面就是等,等草原那邊消息傳來,朝廷才好有所動作。
“哦,對了,松江府上午有文書送來,使團幾日前已經,算時間這兩日就該抵達天津。”
張居正遞給魏廣德一張松江府發來的文書,講述西行使團的行程。
“終於是回來了,聽說他們帶回來不少那邊的東西,我倒是很有興趣,也讓工部準備了一批匠人,好好看看夷人的手藝。”
魏廣德看完文書,笑著說了句。
“上次你說打算在京城按照西洋技藝建造一棟建筑,是認真的嗎”
魏廣德剛回京城,在乾清宮的時候,也說起過使團發回來的奏疏,他對其中提到歐洲人用石頭建造城堡宮殿等建筑有些興趣,打算復製一座,然后讓匠人們好好評判下,到底是大明傳統建筑好還是夷人的建筑更有優勢。
石頭建筑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建造更加恢弘大氣,可以有很高的挑高,還可以建造很多層的結構。
而不像中國傳統建筑,以木結構為主,註定就兩三層。
雖然也有個別的木塔有十多層高,但並不普遍,還需要滿足特殊要求,比如有適合的木料為骨才能實現。
魏廣德現實,也有自己的算盤。
西洋以石料為主體的建筑,特點分明,其實可以在大明推廣的。
而他,就打算做這個事兒。
他已經吩咐張吉在京城內城收購一個好地段的地皮,準備建造一個西洋建筑,開家大酒店。
他魏閣老的生意,只要搞出特色,不愁沒人來這里吃飯住宿。
想想,在都是二三層高的木頭房子里,出現一座六七層高的磚石建筑,絕對吸引眼球,讓所有到京城來的客商趨之若鶩。
這也算是魏廣德推動大明洋為中用的貢獻吧,其實打定這個主意的時候,他還是有些自鳴得意的。
既賺了錢,還推動了中國科技的發展,在歷史上也能做出貢獻而留名。
徐光啟不就是因為推動西學青史留名,不過現在魏廣德把這個功勞搶下來了。
傳統和西學到底哪個好,其實魏廣德不在乎二者分出高下。
傳統的中庸之道里就有包容並濟,自然可以全都留下,再融會貫通,發展出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建筑。
不否定也不肯定,反正魏廣德打算把京城第一棟西洋建筑納入自己產業里。
魏家在京城有酒家生意,正好再藉此揚揚名。
“我已經讓人找地段,在內城繁華之地,但不能太靠近皇城,聽說西洋建筑都很高大.”
魏廣德就在首輔值房里和張居正談論,直到書吏送來一碗湯藥,魏廣德才驚訝問道:“叔大兄這是身體有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