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后,在歸化城發出召喚命令后,布塔失里還是會趕回歸化城,參加父汗葬禮的。
就在三娘子率部回到歸化城后,很快一道道命令就從歸化城中發出,散向草原各處部族。
三日后,歸化城南門打開,以三娘子為首,她身后跟著黃臺吉、把漢那吉等部族首領,帶著一隊護衛浩浩蕩蕩向宣府城進發。
馬隊距離宣府邊墻百里后,三娘子就派出身邊護衛帶著信物前往大明邊關,聯繫守關軍將。
她們這隊人馬可不少,足有好幾千人,如果繼續冒冒失失南下到達宣府,她擔心引得鄭洛、馬芳不快。
此時的宣大總督是魏廣德同年,嘉靖三十五年進士鄭洛,之所以安排他去宣大,也是因為馬芳準備卸任,魏廣德自然要做一些部署。
這一年來,麻貴已經基本理清楚宣府兵馬,接任倒是已經達到條件。
如此,宣大防線也可以繼續成為朝廷北部依仗。
帶著信物的信使自然提前半日抵達邊墻,向守關軍將說明情況后就被放入城關里休息,同時也派人向城里報信。
宣府總督行轅內,鄭洛召集宣府巡撫、知府及馬芳、麻貴兩位總兵官議事。
可以說,這樣就算是把整個宣府的首腦都召集在一起,遇事可以及時作出反應,有問題也可以當面商議。
“既然來了,還是迎一迎。”
當即,鄭洛就派出大同巡撫和副總兵麻貴出城十里迎接,馬芳則布置城內外兵馬。
幾千虜騎自然不可能放進來,但三娘子、黃臺吉身邊肯定也會帶上數百護衛入關到宣府城內。
於是,大明這邊做好準備,一切都有條不紊進行著。
在鄭洛接了三娘子遞交的奏摺后,還從三娘子手里接過貢白馬九匹,鍍金撒袋各一幅、弓一張、箭十五支。
獻上弓馬,那是代表蒙古對大明的忠誠。
接受奏疏和禮物后,鄭洛安置下眾人,馬上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僅僅兩日后,奏疏就已經送進內閣魏廣德值房。
按說,拿著這樣的奏疏,魏廣德應該馬上去首輔值房,商量如何票擬。
雖然票擬肯定會派出禮部官員前往弔唁,還有賜祭壇一類的,但魏廣德還想在里面搞點事兒。
反覆看過奏疏,明確是三娘子親筆所寫,看字跡娟秀,顯然真不負傳言,此女對漢家文化造詣頗深。
其實蒙古不少王公貴族都會漢話,寫漢字,不過都是歪歪扭扭,所以帳中多半會僱傭漢人書吏代筆。
而三娘子可以親自書寫奏疏,顯然文才還是有的,或許參加北方科舉還有機會拿下秀才功名。
值得一說的是,北地民風彪悍,文風卻是不盛,江南的童生如果遷籍到北地,往往很容易能拿到秀才功名,甚至是考取舉人。
所以,其實從明朝起,高考移民就已經盛行,后世不過是發揚光大而已。
魏廣德抽出一邊便簽,提筆就開始書寫自己的看法。
既然此次上貢以三娘子為主,魏廣德打算順勢再把三娘子捧一捧,確定她王妃的權利。
於是,魏廣德除了請求皇帝派官員弔唁、賜祭品外,還請求批準以后蒙古人凡赴內地均須攜帶三娘子簽發的文書,方準通行,否則不認。
這樣,三娘子等於扼住蒙古各部族和大明互市的權利。
凡是讓三娘子不滿的蒙古部族,很可能就拿不到三娘子簽發的文書,自然就不可能參加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