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早年我與善貸商議后完成的改土歸流的計劃,本意最早是用到遼東,徹底廢除女真部族化。
不過遼東都司現在全部精力都用在恢復朝廷對奴兒干地區管轄之上,如果推行此法,或許會對女真,特別是奴兒干野女真部族激烈反抗,故而暫時封存。
希望等朝廷恢復掌控奴兒干,摸清楚各部族實力后在酌情推開。
不過現在,貌似可以先選擇在西南做成此事。”
張居正話音落下,書札已經交到張四維手里。
張四維打開書札快速瀏覽,果然和他猜想的一樣,廢除土司世襲傳承制度,改劃府、縣,朝廷派出官員前往管理。
書札明顯是魏廣德的手筆,從文字書寫就能看出。
不過看過書札,張四維卻是眉頭舒展開。
好吧,書札里的內容記錄了改土歸流其實並非他們所創,而是繼承永樂時期舊制。
永樂年間,銅仁等地的思州、思南兩個宣慰司叛亂,永樂帝派兵平定后,改設貴州布政使司,朝廷派遣可以隨時撤換的流官擔任官員。
此舉可視為推行“改土歸流”的舊例,這對於明朝中后世施政其實非常重要,那就是原本就有的制度。
真正的創新,往往都會面對非常巨大的阻力。
如果不想抱著“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心態,就別想在古代推行改革政策。
反正推行改革,在古代后果非常難料,魏廣德可不想給后代留下隱患,於是他主導干出來的事兒,都得想著法的找“舊例”。
有了舊例,面對反對時,就可以高舉恢復“祖制”的旗號進行反擊,這點對於反擊言官攻訐非常奏效。
除非他敢冒著對先帝不敬的帽子,和魏廣德死斗。
要駁倒魏廣德,那就先得把先帝拉下馬,認為他當時的舉措不妥當。
誰敢
一句話,你和死人較個什么勁。
當然,此次改革只是針對貴州叛亂的兩個宣慰司進行改革,只觸及貴州的一小部分地區,整個明朝西南,甚至就算是貴州,絕大部分地區仍然實行土司制度,由土司進行管理。
之后土司大大小小叛亂,往往都未再“改土歸流”,或許是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朝廷也以大義的方式,玩“七擒孟獲”的把戲,希望讓那些土司真心投效朝廷。
當然,實際效果有,一些土司是真心誠意報效朝廷,就比如明末名將秦良玉。
丈夫馬千乘,世襲石柱宣慰使,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馬祥麟年幼,秦良玉於是代領夫職。
秦良玉率領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參加抗擊清軍、奢崇明之亂、張獻忠之亂等戰役,戰功顯赫,被封為二品誥命夫人。
歷朝歷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記載到列女傳里,而秦良玉是歷史上唯一一位作為王朝名將被記載到正史將相列傳里的巾幗英雄。
不過,秦良玉也當得起巾幗不讓鬚眉,在有生之年為大明南征北戰創下不世功勛,當得起忠貞侯。
在張四維看完書札后,馬上就遞給翹首以待的申時行。
張四維此時在心里已經認可了改土歸流的政策,無關是非,就是讀書人的執念。
讀書人就是代天牧民,天下百姓其實都該歸他們來管理才對,而不是靠投個好胎的土司。
有他們的教化,天下百姓才能活的更好,避免被土司盤剝,成為土司和朝廷討價還價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