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歷史上有兩個皇帝的女人是繞不開的,一個叫萬貞兒,一個叫鄭夢境。
而在史書上,當然不會記載她們的名字,於是在姓氏之后加上的都是同樣兩個字——“貴妃”。
萬貞兒,山東省青州府諸城縣人,明憲宗朱見深的妃嬪,榮冠后宮。
萬貞兒四歲時因為父親萬貴犯了錯而流放至霸州,從而被選入明朝宮庭,一開始是孝恭孫皇后的宮女。
長大后被孫太后派遣至東宮去服侍當時還是太子的朱見深,作為朱見深幼年時期的宮女。
明憲宗十八歲即位,萬貞兒三十五歲,每次明憲宗來看看后宮時萬氏都會隨侍在側,是明憲宗一生中最喜愛的夫人。
成化二年正月,生下明憲宗的皇長子,明憲宗大喜,特遣中使祭祀諸山川,三月封萬氏為貴妃,同年十一月,皇長子因疾不幸夭折,成化十二年十月進封皇貴妃。
成化二十三年正月,萬貴妃因暴疾過世,享年五十八歲,明憲宗為此輟朝七日,諡曰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葬天壽山西南。
萬貞兒是明史上第一位在世至死皆為皇貴妃的人物。
弘治初年,御史曹璘請求削去萬妃的諡號,魚臺縣丞徐頊則請求逮捕當時診視紀太后的諸位醫官,並逮捕萬氏家屬,查問紀太后過世時的真實狀況。
不過,孝宗表示這違反先帝的意思,拒絕了他們。
或許是因為自小家道中落的緣故,年幼的萬貞兒十分懂事乖巧,深得孝恭孫皇后的喜愛。
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后,朱祁鎮被瓦剌捕去,國不可一日無君,孫太后以郕王朱祁鈺暫替皇帝位,立朱見深為太子。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萬貞兒也被孫太后派去照料年僅三歲的朱見深。
從此,幼小的太子與萬貞兒形影不離。
后來,朱祁鈺產生了廢掉朱見深,立己子為太子的念頭,並付諸行動,將朱見深廢為沂王,立己子朱見濟為太子。
從立太子到廢太子全程,只有萬貞兒守在其身邊照顧他,因此朱見深便對萬貞兒產生了一種別樣的感情。
奪門之變后,朱祁鎮復辟成功,朱見深又被立為太子直到其登基,兩人都是形影不離,如漆似膠。
當然,更多人關注的其實是憲宗皇帝差點絕嗣這個事兒。
無獨有偶,萬歷朝的鄭貴妃似乎也是在重走萬貴妃的老路,只不過她有兒子,還差點成功了。
鄭貴妃名夢境,萬歷九年九月,鄭氏在宦官為神宗選妃時入選,萬歷十年三月鄭氏被冊封為淑嬪,萬歷十一年七月被冊封為德妃,萬歷十二年七月被冊封為貴妃。
萬歷十四年正月初五誕皇第三子朱常洵,二月被冊封為皇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
萬歷四十八年,神宗朱翊鈞病逝,遺命晉鄭氏為后,朱常洛登基后勉強應允。
旨意傳到禮部,禮部上疏諫止,鄭氏封后一事作罷。
崇禎三年五月二十五日鄭氏去世,享年六十三歲,諡曰“恭恪惠榮和靖皇貴妃“,十一月入葬十三陵陵區銀錢山東麓的神宗朱翊鈞妃墳。
《明史》記載,萬、鄭兩貴妃,亦非有陰鷙之謀、干政奪嫡之事,徒以恃寵溺愛,遂滋謗訕。
所以,后世野史流傳萬、鄭兩貴妃因為擔心皇位旁落而暗害懷孕妃嬪和皇子之事,大概率不可信。
不過,恃寵溺愛,遂滋謗訕卻對皇帝言行影響巨大,特別是萬歷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發生國本之爭,導致萬歷皇帝對朝政不甚關心,多少也影響到他對政局的判斷。
也正是在這個時間段是,努爾哈赤在統一建州女真后,又兼併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統一了東北地區的女真各部。
終於在十多年后正式打出國號“金”,開始反叛大明。
當然,歷史已經被改變,導致努爾哈赤被俘,來在李成梁身邊的女真叛將阿臺和阿海早已作古,李成梁也被魏廣德調往緬甸坐鎮。
除非萬歷十一年戚繼光征討建州女真,順手殺掉覺昌安和塔克世,努爾哈赤或許還有機會嘗試在戚繼光身邊蹦躂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