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明軍出現的那一刻,他們知道他們真正的敵人是誰。
於是,在這種心聲的影響下,他們暫時放下了仇恨,有些驚懼的看著已經把他們圍起來的明軍騎兵,還有遠處正列陣而來的明軍軍陣。
隨著計龍、扯布,還有恰臺吉、烏斯塔里的旗幟在戰場上豎起,已經混戰到一起的士卒自覺的匯聚到旗幟下,涇渭分明變成了四股人馬。
宣府兩營騎兵,總兵力也不過六七千人,當然不可能完全把戰場里上萬蒙古大軍包圍起來,只是分成幾隊,占據周圍幾個方向。
隨著廝殺的結束,忠順夫人和恰臺吉帶著護衛也很快回到自己人馬之前,開始整理隊伍。
明軍軍陣繼續靠近,已經和他們相距不過數里。
終於,明軍軍陣的行軍隨著戰鼓聲落下而停止,馬車快速變形,拼成一個由偏廂車組成的簡陋車陣。
成片的偏廂車連接起來護住兩翼和后方,正面則是六輛偏廂車構成的建議營門。
只是,偏廂車內伸出的黑洞洞炮口和廂頂成排的槍管,顯示出戰車火力的強大。
正面兩側的步營,前面是兩人操作的虎蹲炮整齊的派出兩列,其后三排鳥銃手列隊,最后才是成排的槍盾兵,這是明軍步營的標準作戰模式。
此時,恰臺吉腦海里不住咒罵三娘子,在他看來,這就是三娘子找來的援兵。
草原上誰不知道,就是三娘子和把漢那吉與漢人關係好。
而三娘子也有些驚訝,明軍怎么會跑到這里來了。
雖然鄭洛的書信里提到會給她支援,幫助她穩定板升城局勢,可沒有提到明軍會進入草原三百里。
三娘子心里,多少還是對大明有所警惕的。
就在兩人腦海里百轉千回,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的時候,其實對面的麻貴這會兒也多少有些不知所措。
是的,他是真沒想到,剛到板升城十多里地的時候,就看見城北飄起的狼煙。
在看到狼煙那一刻,麻貴都有帶兵奪路南逃的意思。
他懷疑黃臺吉給他設下圈套,要在板升城外圍殲他這支人馬。
一旦這里的明軍被消滅,宣府可就沒什么機動兵力增援各處要塞了,只有鄭洛手下還有個標營。
其他名義上的,宣府的幾萬兵馬,都分散在各處鎮堡之中。
幸好此時有哨騎回報,城北方向有蒙古上萬人廝殺,戰況慘烈,麻貴才反應過來,這應該是其中一方召集兵馬的信號。
不是針對他來的,自然就要從容布置了。
他來此目的是為三娘子站臺,必要時甚至可以動用武力。
這點,鄭洛說的很清楚,麻貴自然必須執行。
所以,確認是三娘子和另一股蒙古勢力交戰后,麻貴最先反應是派出騎兵支援三娘子。
可如此一來,等於直接讓大明介入到這場衝突中,似乎也不是朝廷想要看到的。
朝廷想要的是不戰而屈人之兵,讓蒙古人心生畏懼。
於是,麻貴才如此布置。
明軍突然進入戰場,形成包圍態勢,完成后再以朝廷的名義勒令雙方罷戰,由朝廷主持此次事件的調解工作。
到時候鄭洛鄭總督來這里,還是黃臺吉、三娘子去宣府,麻貴管不到,反正只要把人馬駐留在板升城,暗中支持忠順夫人就算完成他這趟的使命了。
不過還好,貌似不需要自己出馬,雙方就已經停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