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戚繼光部至少需要十天時間完成突襲計劃,讓鄭洛約黃臺吉十日后在板升城,由鄭洛代表朝廷進行調停。
此間,調薊鎮兩營騎兵去宣府,隨鄭總督出關去板升城。”
最后,魏廣德做出自己的決定,說完就看向張科。
畢竟,兵部現在他做主,能不能做到,還的看這位現官的態度。
此時張四維已經不說話了,魏廣德和張科態度明確,申時行肯定也不會支持他,乾脆就沉默應對好了。
“另外延綏各鎮也都調集精銳騎兵,隨時準備支援。”
張科計算片刻,就贊成了魏廣德的方案,又補充可以抽調邊鎮更多的部隊參與準備。
“諸公還有其他要補充的嗎”
調子已經定下,魏廣德就對張四維和申時行問道。
張四維惡補過軍事常識,而申時行可不大懂,張四維不說話,申時行自然更不會反對。
“進卿,馬上回兵部安排,連夜八百里加急把軍令發出去,包括鄭洛那里,讓他想法子拖著順義王,別讓他過去就開打。”
魏廣德說道。
“我知道,我這就回去安排,希望來得及。”
張科只是說了句,馬上向其他人行禮,隨后撩起前擺快速出門回衙門去了。
而此時歸化城外大營,人喊馬嘶,隨著板升城消息傳回,順義王已經命令大汗身邊的護衛三衛準備出發,他要親自趕去板升城。
好吧,三娘子和恰臺吉居然調動萬人群毆,還都死傷慘重,這是他不能忍的。
他希望恰臺吉能夠牽制三娘子,可沒讓他們直接開打。
現在,他這個大汗已經成為笑話了,手下可以聚集這么多人廝殺,他以后還有什么臉面見人。
其實,草原人本就是游牧民族,隨著水草遷徙是傳統。
不過,當草原上筑城后,這樣的生活習慣無疑被打破。
不管是俺答汗還是現在的黃臺吉,都越發習慣安逸的生活。
所以本來下令后,一天時間就可以出發的傳統,現在卻需要如大明出兵一樣,要用兩三天時間做出發的準備。
不過這樣的準備很快就會暫停,因為鄭洛的信使已經接近歸化城幾十里,很快就會把他的書信帶給黃臺吉。
然后,黃臺吉就會糾結,再然后就是來回書信傳遞意見。
不過,魏廣德是要在十日后讓鄭洛把黃臺吉誆到板升城去,免得他留在歸化城知道遼東消息,而直接做出不明智的決定。
在板升城,至少還可以由鄭洛出面安撫。
而此時,倭國京都本能寺外,一支大軍正在悄然渡過桂川抵近這里。
這支倭軍有萬余人正是明智光秀率領的大軍,他本該奉織田信長的命令從丹波龜山城前往高松,支援羽柴秀吉,為進攻毛利家做準備。
不過,這次明智光秀的目標不是毛利家,而是其家主織田信長。
身為織田家重臣的他,已經決心反叛織田信長。
此時織田信長在本能寺,就給了他一個機會,只要派兵阻斷京都的織田信忠率部支援,他就可以搶先殺死織田信長而自立。
明智光秀和織田信長之間關係的破裂,自然有許多原因,但此時明智光秀已經下定決心。
派出手下將領率主力布置在京都和本能寺連接的道路上阻止援兵,他則帶領親信將領率部直奔本能寺而去。
擒賊擒王,對於諳熟中華兵法精髓的倭國將領來說,運用起來也是得心應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