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此時主動請求致仕,至少對他清名無礙。
“致仕嗎如此可以保全嗣文他們”
嗣文,就是張敬修的字,到這個時候,一生要強的張居正也不得不更多考慮家族子弟。
“都退出朝堂,我有把握壓住。
等上十年,再謀求復出。”
魏廣德壓低聲音道。
張敬修這些人,品級不高,留在朝中,就會讓人時刻想到他們。
在魏廣德看來,他們現在最大也不過六部主事,當然是擋不到什么人的道。
可清丈田畝和重編黃冊,對
雖然,這些其實本身就是該繳的,並不存在加稅,可畢竟出的銀子多了,這就是張居正的責任。
看到張敬修、張懋修他們,難免不讓人想到張居正。
這種事情,過上幾年,大家習慣了,也就漸漸淡忘了。
到時候魏廣德稍微活動下,讓張家子弟重回官場也不難。
只不過,只要不做京官,問題就不大。
留在京中,多少還是樹大招風了。
“容我再想想,十年,或許真有些活的太久了。”
張居正有些落莫道。
說實話,他曾經想過還政皇帝,但是真沒想過這么早就致仕,即便已經做了十年首輔。
張居正最后感慨的一句,聽到魏廣德耳朵里卻多少有些刺耳。
魏廣德猜測張居正這個時候怕是想都了被他搞下去的高拱,確實,高拱都死了好幾年了。
等魏廣德從張府出來的時候,面色很是木然。
坐回轎子里,他還在琢磨張居正那句感慨。
“顧命大臣,難道都活不久嗎”
在搖晃的大轎里,魏廣德雙眼忽然精光一閃。
他想明白張居正為什么會如此感慨了。
確實,所謂顧命大臣,無非就是皇帝年幼登基時不會處理政務,需要有人輔佐。
而輔佐的大臣,很容易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大權獨攬,從而威脅到皇權。
當初隆慶皇帝為什么忽然下詔要他趕回京城,難道朝政有高拱、張居正還應付不來
當然不是,那是隆慶皇帝也在防備高拱和張居正。
那時候的高拱,已經有些尾大不掉,而僅僅是張居正,怕是制衡不了高拱。
於是,才有急招他回京,希望集他和張居正的合力,限制高拱。
最后,太后下詔驅逐高拱,怕也在隆慶皇帝的遺囑里,只不過太后因為張居正和馮保的行動,提前發動。
魏廣德終究晚到了,而兩位太后也按照隆慶皇帝最后的布置,提前發動罷免高拱的行動。
隆慶皇帝應該是深知他這個老師的德性,所以看似信任,但實際上並不完全信任。
李春芳、陳以勤都是裱糊匠,不能給大明朝堂帶來根本性改變,於是他被迫重新啟用高拱。
可是高拱需要制衡,他這個人太剛愎,於是就有了他和張居正。
至於馮保,外間傳聞魏廣德也不確定。
不過,從內廷中安排顧命大臣的,馮保還真是內監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