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兩人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只能精誠團結,共赴此難。
接下來,兩人就開始下達命令。
孫指揮撥出十條小船充當火力掩護,除了說好的佛朗機炮和虎蹲炮外,每條小船上還搭載了幾門大口徑鳥銃充當遠距離狙殺對方隊官,也就是那些帶兵的武士。
不是沒有更多的小船,那些還要作為運輸工具。
只有搶占碼頭區,修好棧道以后,福船才能停靠,那時候運輸兵力和物資就方便多了,不需要通過小船來回接送。
倭寇退出前,破壞了停船的棧道,讓船只沒法靠岸。
這些,都需要明軍占領碼頭以后搶修。
憑藉著大炮的射程優勢,明軍隨后派出炮船抵近碼頭區,對碼頭區的建筑進行炮擊,將其摧毀,讓他們不能再成為倭寇藏身之地。
明軍的舉動讓島上倭寇也預感到,明軍很快就會再次捲土重來,再次嘗試攻占碼頭區。
“要不要把礦工也武裝起來,讓他們去衝擊明軍”
島上一個最靠近碼頭的城堡里,這里已經是倭軍佐渡島的臨時營帳,負責指揮全島防御作戰。
“我們現在包括你的水軍,兵力也才堪堪六千人,可島上還有八千礦工,他們先去沖沖,消耗明人的兵力也好。
我就不信了,就看到的那幾十條船,明人能在其中藏著千軍萬馬。”
“你說的很有道理,我估計這里的明軍就算是船上的水手加起來,他們的兵力不會超過五千人。
用礦工去消耗他們,還可以節省島上的糧食。”
“那我就先讓礦區抽兩千.不,四千人過來,其他人也隨時待命,暫時就不要採礦了。
要是佐渡島有失,采出來的礦山也會被明人奪走。”
“好,碼頭區投入四千礦工,如果碼頭守不住,就在各地關隘分批投入,耗死他們。”
在明軍重新布置攻擊計劃的時候,島上的倭軍也打算集合全部的力量,堅守佐渡島等待援軍。
在裝備優勢失去的前提下,他們自然愿意用礦工來消耗明軍的火力,而他們的手下訓練不易,則需要儘可能保存力量,在島嶼各處關隘的爭奪戰中全力反擊。
礦工,說到底就是失地的百姓。
在本州島上,這樣的百姓不要太多,隨隨便便就能招到不少。
只要他們不想被餓死,想活命,那就得賣力氣。
要說勤勞,倭國人其實也不比中國人差太多,也是能吃苦耐勞的民族。
第二日一大早,明軍就展開行動,先是十多條小船脫離船隊向著碼頭區靠近。
明軍的動向,第一時間就被倭軍巡防哨兵發現,警報聲隨即在島上響起。
水軍大竹統領穿著竹甲站在堡壘頂部,這里可以把碼頭區一眼看盡。
不多時,島上駐軍的指揮官有間守備也來到這里,上次反擊明軍,他們就是在這里進行的指揮。
距離碼頭區幾里地,明軍的炮火無論如何也打不到這里,所以可以放心的指揮作戰。
而在全島,他已經派出許多哨兵巡邏放哨,不給明軍任何偷襲的可能。
十多條船很快接近碼頭區,十條小船一字排開,而另外幾條船則直接靠岸,數十名明軍士卒下船,用附近被丟棄的木板等材料構筑簡易防御工事。
而在遠處,更多的木船出現,他們脫離了明軍船隊,滿載著士卒向岸邊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