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的氣溫已經開始飛快的下降了,秋色如鎏金的畫卷徐徐展開。
鴨綠江畔的楓林浸透斜陽,絳紅與赭黃交織成火焰般的波濤,山風掠過時,整座白頭山便簌簌抖落碎金。高麗人用陶甕盛滿新釀的松葉酒,城墻垛口間飄蕩著戍卒哼唱的《黃鳥歌》,三弦琴聲混著遠處渤海漁船的號子,在暮靄中浮沉。
官道兩側的粟田已收割完畢,秸稈捆扎成尖塔狀,像無數沉默的衛兵守護著丸都山城。貴族們騎著菊花青馬踏過鋪滿銀杏的御溝橋,女眷的織金裙裾掃過石階,驚起棲在碑碣上的寒鴉。夜幕降臨時,五重塔檐角銅鈴叮當,與戍樓更鼓應和,而山寺的苦行僧正將最后一片菩提葉夾進《蓮花經》殘卷。
烽燧臺邊的野菊開得正烈,有人把妻兒寄來的家書折成紙船放入江流,月光下墨跡暈染如淚痕。
當最后一批南遷的雁群掠過丸都山城時,金氏家主的青銅劍已斬斷三姓聯盟的盟書。這場權力更迭快得如同白頭山的雪崩——前夜尚在御宴上共飲松葉酒的樸氏宗主,次日黎明便被發現吊死在自家祠堂的百年楠木下,脖頸纏繞著金氏婢女進獻的鮫綃披帛。
金氏私兵趁著粟田焚燒的濃煙突襲了一些權臣的府邸,他們鎧甲外罩著粗麻喪服,將反對者首級懸掛在官道兩側的秸稈塔尖。
染血的秸稈在秋風中搖晃時,金氏已經控制了整個王城。
金氏嫡女們被連夜塞進花轎,像祭祀的牲禮般送往各族,當然這里面并不包括已經在金氏占據高位的金順秀。
山寺住持在五重塔頂
"偶然
"獲得金氏先祖降神的佛偈,苦行僧們突然集體宣稱《蓮花經》中早有
"金翅鳥鎮魔
"的預言。當烽燧臺的野菊被霜打蔫時,各地已流傳起童謠:
"銅鈴響,更鼓歇,九重城闕換金階
"。
火速聯姻,神權為刃,整個高麗迅速的完成了權勢更替。
當金氏家主和戴著面具的美玉公子在王城的望秋臺看著王城中的秋色和那些宅院中的余燼時,他們都沒有想到此次的兵變奪權會如此順利。
當此時一切塵埃落定時,美玉公子輕易的想明白了問題的根源。
金氏和自己能夠輕易獲勝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其它門閥在扶風郡損失了太多的修行者,比如骷髏將軍蓋蘇文聯系了許多軍中的將領,比如裴國公的一些精銳軍隊和修行者早就和他們取得了聯系,在他們的安排下早就安頓在了王城。
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失去了王幽山這樣的敵人。
在這場政變之中,他們最為懼怕的王幽山不僅沒有成為他們的敵人,而且似乎還暗中幫他們解決了幾個關鍵人物。
而王幽山之所以這么做,只是因為顧十五。
此時已經沒有掩蓋自己真正面目的必要,美玉公子緩緩摘下自己的面具,丟向遠方。
他原本以為自己要戴著這個面具,在陰暗之中東躲西藏很久,但誰能想到,只是從夏天到了秋天,他就已經可以重新站在光明之中,受萬眾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