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清洗的活有了常秀琴領著張磊嫂子和何曉娜做。
馮正明和大師兄李輝東可以更加專注為做菜做準備。
今天早上除了需要準備湯之外,還需要準備做菜的兩樣非常重要的東西。
蔥油和蔥椒油。
按照馮正明和李輝東在燕喜樓跟著師父所學。
蔥油是做白色清炒菜肴必備的油。
而蔥椒油則是做各種紅色菜,除了紅扒之外也都必須要用的油。
馮正明和李輝東是嚴格按照師父所教的去做。
蔥油煉制前,首先是要煉制大油。
剛好馮正明昨天拉回來兩扇豬肉,剔下來了一些豬板油,再加上早上他們去市場里買回來的一些豬板油一起煉制。
首先是需要把豬板油清洗干凈,把其中一些不干凈的地方要剔除掉。
因為蔥油必須要保證白凈,所以煉出來的油也必須要干凈。
清洗干凈的豬板油擦干表面的水,全部切成小丁。
然后豬板油下鍋,再向鍋里下入一些水。
用中小火去慢慢煉制,先把豬板油的油脂煉出來。
出油了之后,接著依舊是用中小火去慢慢。
讓豬板油盡量把油吐出來。
如果用太猛的火,一下子把外層炸焦脆,就不能把油脂全部煉出來。
因為這些豬油煉出來后,是用來煉制蔥油的。
所以也必須要保證油的白凈。
不能把油渣煉得太過了,如果煉得太過油也會跟著上色,那樣油就不夠白凈,后面煉制蔥油也會顏色更深。
李輝東用大漏勺把油渣撈出來,還要用鐵勺用力壓一壓油渣,盡量把油都壓出去。
把油渣全部打干凈,鍋里流下很清亮的豬油。
按照最傳統的方式,應該是用鍋里豬油放涼之后去煉蔥油。
不過在燕喜樓,馮正明和李輝東從師父那里學會一些節儉方式。
那就是往豬油當中,再兌上一些花生油。
兩種油混合后,再去煉制蔥油。
這樣做可以節省一些成本,不用買很多的豬板油煉豬油。
李輝東向鍋里兌上一半的花生油。
對上了一半的花生油,讓油溫再降一降。
李輝東去食堂后院水池邊,準備要拿大蔥過來煉蔥油。
走到后院水池邊,看到常秀琴領著張家嫂子、何曉娜正在洗菜。
她們把大蔥最外層剝掉,把蔥須也給切掉,再把末端有些泛黃的蔥青也給揪掉,這些東西被清理掉后,全都被她們直接給扔掉。
李輝東見狀趕緊阻止她們。
“哎呦,你們怎么把這些都給扔掉啊”
聽到李輝東焦急阻止,三個洗菜的女人都奇怪抬起頭。
常秀琴看著李輝東搶救那些丟掉的蔥葉,甚至連切掉的蔥須都給撿回去。
“這些東西你也要啊這不都不能用嗎”
李輝東說“大姐,這些都是好東西,這些東西清洗干凈了,全都是用來煉蔥油的好東西,每一樣菜我們都需要物盡其用,不能隨便丟掉,浪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