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正明在和其他人一起看了出菜的繡球干貝后,又回到了夏家的灶臺前。
夏老師傅看到馮正明回來,不禁笑了笑問“正明你又回來了,是想要給我們提什么意見嗎”
馮正明趕緊說“不是不是,我怎么敢給師伯你們提意見呢。”
夏老師傅笑呵呵說“有什么想法你就說出來嘛,我們今天既然是交流,那就應該暢所欲言。
我們年齡大,這些年我們做了很多年,不過現在畢竟時代不同,或許你們年輕人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只要是能夠把菜做的更好,我覺得都應該聽取建議。”
馮正明沒想到,夏老師傅竟然是如此開明,哪怕是這樣一道他最拿手的孔府菜,也允許別人向他提出新的建議。
馮正明思考片刻才說“師伯你們這個菜,是不是先要把鴨子和鴿子過油啊”
夏老師傅點頭“對,先要油炸,然后再進行燉煮。”
馮正明思考一陣說“油炸是為了讓皮上色”
夏老師傅再次點頭“是讓皮上色,通常我們會涂抹一些醬油在皮的表面。”
馮正明聽后思考片刻說“涂抹醬油在皮的表面,會不會上色太深了如果之后再去燒的話,可能會讓整個菜的顏色偏黑了,是不是涂抹蜂蜜水或者是涂抹糖色,炸出來顏色沒有那么深,再去燉煮出來成菜顏色會更好”
這次不等夏老師傅開口,夏蕙的父親夏振南忍不住搶先開口。
“你還想教我們做孔府菜,是嗎”
馮正明趕緊說“不敢,夏師兄請不要誤會,我不是要教你們,我只是覺得有些傳統的手藝,在時代的發展下,應該適當做一些改變。”
夏振南不以為然“我們今天是要演示傳統的做法,即便是要改變,也應該是先把傳統做好了,再去進行一些改變。”
“夏師兄說的對,應該要在傳統做好的基礎上進行改變,可是今天既然是演示和交流,我們是不是也應該進行一些交流
就像是我上午做的糖醋鯉魚,也不是完全按照很傳統的方式去做,按照傳統的方式,規矩是正面八刀,反面七刀的,可是今天我打花刀的時候,沒有遵從傳統的打刀方式,還有在和糊的時候,我也不是按照傳統的方式去和。
我和師兄做的過程中,現場也有一些年輕廚師提出他們想法,我和師兄還是師父也都給出解答,把我們全新的一些理解和大家交流。”
夏老師傅聽后笑了起來“正明說的沒有錯,交流交流,就應該暢所欲言,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說出來,大家相互交流一下。”
肯定了馮正明交流的方式,夏老師傅接著又說“不過正明,你給出的意見不錯,我剛剛在想,因為我們鴨子和鴿子都是需要再燒,過油的時候,可以稍微炸得顏色淺一點,然后我們燒的時候,可以用糖色去燒,是不是顏色會更好”
馮正明聽夏老師傅這么一說,他想了想覺得似乎老師傅的辦法也可行。
“師伯您的辦法也是可行的,是我多嘴了,師伯您別介意。”
夏老師傅說“沒關系,我說了,交流應該暢所欲言,今天你剛才的話,也給莪了一些啟示,確實是老菜也要做的稍微與時俱進一些。”
接下來,夏明燁按照爺爺交代的,還是用老的方式去做,在鴨子和鴿子表皮上涂抹上醬油。
不過在下鍋油炸的時候,夏明燁并沒有炸的顏色很深。
炸好的鴨子和鴿子,放進砂鍋當中去,向砂鍋里加入高湯,再加入炒好糖色和蔥姜蒜,加入一些料酒和香料,最后調口之后開始燉煮。
鴨子和鴿子需要燉煮的時間比較久,必須要保證肉質軟爛甚至是能夠直接脫骨。
馮正明看完夏家人把鴨子和鴿子燉上,他也是把一些細節記錄下來,然后又去看其他老師傅。
這次他又來到大蝦的老師傅灶臺前。
這邊還是有不少年輕廚師圍觀,并且也都是紛紛提出一些問題。
老師傅認真進行講解,答疑解惑的氣氛也是非常好。
看得出來,年輕廚師下午的五道菜中,對九轉大腸和大蝦還是更加情有獨鐘。
畢竟九轉大腸是名氣最大的一道魯菜。
而大蝦又是一道上過國宴的菜。
所以現場年輕廚師們,都希望從老師傅演示中學到更多細節。
不過,魯菜中這道菜的做法上,還是和京城的做法有所區別。
首先魯菜中這道菜,蝦是過油炸一下的。
過油的時候,油溫是一定不能高。
蝦在下鍋后,不能在鍋里攪動或者是扒拉。
要慢慢伴隨油溫升高,讓蝦上一上顏色,不能在油炸過程中,讓太多的蝦腦流入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