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被吸引來的一桌旅客。
幾個人是一直在外地工作,過年的時候回泉城過年,但是因為回來比較晚,沒有能吃到馮家干飯鋪的把子肉。
屬于只知道名聲,一直沒有能夠嘗到味道。
他們回到泉城過年這些天里,倒也吃過泉城其他家把子肉。
對幾個人來說,可能也就超興興的把子肉算有些特色。
今天終于有機會嘗到馮家干飯鋪的把子肉。
他們自然是也趕緊要幾塊把子肉,想要先嘗嘗看,究竟被泉城很多人都夸獎的馮家干飯鋪把子肉,和泉城其他家有什么不同
把子肉上桌,首先在顏色上就讓幾個人看出不同。
其他家的把子肉顏色往往會有一點點偏黑。
但是馮家干飯鋪這把子肉顏色相當紅潤。
會給他們一種仿佛是大片紅燒肉的感覺。
再有就是把子肉的香味,鋪面不是超興興有些調料的味道,而是簡單的醬油香搭配上肉香。
如果仔細聞,還有一股淡淡清香。
把子肉無論是色還是香,已經讓幾位旅客感受到不凡。
隨后幾個人送入口中開始品嘗。
首先把子肉上湯汁的味道,入口會有一些咸,但是咀嚼肉的時候,又不會覺得特別咸,等到細細咀嚼后,會在咸之下吃到一些甜味。
正是這一點甜味,搭配上咸味一下子把把子肉味道提升了。
酥爛的瘦肉,幾乎能直接融化的肥肉。
這一塊把子肉,讓幾個人吃出很不一樣的滋味。
這幾個過年前才匆匆趕回泉城,在家里過了一個年,又即將踏上去往異鄉火車的人。
終于在他們離開前,吃到了記憶中泉城家鄉的味道。
不是大甜大酸,不是很多人印象中的齁咸,更不是外地越來越多見的辣。
就是很樸實的咸鮮口,然后會有那么一點點的甜。
沒有什么多余花哨的滋味,它就是兩個字“適口”。
幾位即將離鄉的人把肉湯澆在米飯上,然后大口大口把碗里的米飯扒拉著吃掉。
吃完了飯,幾個人起身付了錢。
離開前,幾個人分別對馮正明表示感謝。
“謝謝,您讓我走之前嘗到你這把子肉的好滋味。”
“真是家鄉的味道,過年回來這些天里,一直都沒有吃到,還覺得是不是在外面久了,吃不慣家鄉味道。”
“好吃,你家的把子肉確實好吃,難怪是泉城最好吃的。”
“一塊把子肉,一碗米飯,帶著家鄉的味道,可以滿足的出門了。”
“老板,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外地也吃到你的把子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