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道又是一道傳統魯菜,蔥燒海參。
第四道菜是一碗番茄牛肉搭配上的手搟面。
最后還有一道甜品,將會是呂重山帶著白案廚師們,用傳統的手藝做的面果。
這樣一份菜單,老師傅們也是在一起進行了一番討論。
無論是泉城的五位老師傅,還是京城來的幾位老師傅,大家都對這份菜單感到有些驚訝。
不是說這份菜單不好,而是這份菜單的設計有些出乎他們的意料。
無論是冷盤,還是主菜,甚至是最后的甜品。
可以說都是充分考慮到了國內外不同地區和民族來賓的習慣。
除了番茄牛肉手搟面,有一些青年會被換成魚湯面之外。
可以說其他的菜,都是完美避開了可能會因為地區民俗上的不同帶來的一些不好影響。
這份菜單整體上看起來,似乎并沒有多少特別,但是這份菜單突出了一個穩妥。
經過了一番討論后,老師傅顧問團還是提出他們的問題。
崔老師傅問“你們做蔥燒海參,是準備用傳統的方式去做嗎那樣的話,可能你們做的過程中,會因為使用了一些豬骨之類,一些國外的青年不能吃。”
馮正明直接回答“我們不用傳統方式去做,我們的設計是,只用蔥油和蔥,然后調味上就是黃豆醬油,鹽和糖,用一些雞湯去煨煮海參,不用豬骨之類。”
聽到這樣回答,現場老師傅們頻頻點頭。
大家都認可馮正明的這種做法。
實際上,想要給海參一些底味,總有一些辦法。
接著蘇老師傅問“那你們最后一道菜,準備要上手搟面,會不會顯得太撐了”
馮正明說“我們的設計是,按照不同賓客的需求,我們會給他們上他們所需要量的手搟面,保證他們吃飽,也不會出現很多吃不下的情況。”
蘇老師傅跟著問“那你們最后點心,面果是準備做什么”
馮正明突然笑了笑,對蘇老師傅說“我們會有兩種面果,一種是發面的面果,到時候會有一個造型,第二種是油旋。”
蘇老師傅聽到“油旋”,頓時有些驚訝。
“你們準備把油旋做出來給外國人當點心吃”
段錦盛此時開口說“師爺,油旋可是您的拿手點心了,而且也是我們泉城的特色,到時候您是不是來指點我們一下”
蘇老師傅聽到徒孫段錦盛這么說,他自然是明白了,馮正明這套菜單的設計根本。
看似每道菜都很符合國宴的一些標準。
實際上,每道菜幾乎都是魯菜。
從一開始的冷盤,馮正明的設計,用的蝦仁是渤海灣的大明蝦。
第二道的醋椒魚湯爆螺片,更加是一道結合了醋椒魚的經典老魯菜。
焦熘魚、蔥燒海參都是非常經典的傳統魯菜了。
連最后的餐后點心,竟然都是要上油旋。
真的是一套完全代表了魯省特色的菜單。
泉城的五位老師傅很滿意。
然后在五位老師傅的促成下,自然京城來的老師傅們也同意了這份菜單。
最終,這樣一份完美展現魯菜特色的菜單被報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