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柏升聽了有些驚訝:“這么多?”
崔老師傅有些無奈說:“這已經是我們幾個老家伙爭取到最少的,本來按照省里的意思,是根本不用選拔賽,你們一開始的四十個人,都去參加。”
林柏升聞言真是有些瞠目結舌。
四十多人一起去參加全國大賽?
確實能體現魯菜人才多了。
但從選拔賽上就不難看出,大家的手藝上有太多重復。
不能四十多人去參加全國大賽,到時候賽場上都做蔥燒海參和九轉大腸吧?
林柏升想到這里,突然意識到了什么。
“師父,所以今天讓大家做海參,實際上是……”
崔老師傅沒有讓徒弟把后面話說出來,直接打斷了徒弟。
“你明白就好,不要說出來。”
林柏升心里確實已經明白了。
第二場讓所有廚師做海參,就是要進行一輪去全國大賽人員的篩選。
第一場的基本功加現場理論的考試,是考驗每位大師傅基本功的理論和實操,同時也考驗大師傅們臨場發揮和心態。
第二場實際上才算是真正的篩選。
比賽沒有規定要用海參做什么菜。
實際上就是在檢驗,大師傅們是不是有各自的創意拿出來。
如果在這場比賽中,依舊還是保守的去做蔥燒海參,那么必然得分會低,而且只要做得有一點點瑕疵,一定就不會獲得參加全國大賽的資格。
林柏升猜到這一點,他倒是很認可這一場這樣的篩選規則。
畢竟全國大賽上,大家還是更希望看到一些創新。
技法上可以堅持傳統,但不能說菜品上也一直都是那么幾道不變。
這一次全國大賽內部的一些規則上要求。
就是一方面要確定好一套技法上標準,另一方面是要看到一些創新。
目前從這次選拔賽上看,能做到這兩點的可能暫時只有林柏升和馮正明了。
其他廚師的技法標準上是挑不出任何的問題了。
可是在創新上實在是欠缺了太多。
崔老師傅心里多少有些慶幸,這次讓林柏升回來參加選拔賽。
林柏升今天的那道菜或許有些華而不實的問題。
可誰也不能否認,林柏升在運用基礎技法上的能力,以及他做菜時候添加的一部分創意。
如果這次他把烏參更好入味,他烏龍登云的完成度和色香味上,確實要強出馮正明那道烏龍戲珠一些。
不過馮正明的烏龍戲珠在創意上,又要比林柏升的菜要強上一籌。
所以整體上來說,兩個人今天比賽中的菜品,確實是難分伯仲。
崔老師傅也挑不出徒弟其他的問題。
他最后也還是警告一點:“你記住了,如果去了全國大賽,你一定要注意菜品入味的問題,不要光顧著炫技。”
林柏升這次也是認真點頭答應下來。
在聚豐德,蘇老師傅對徒弟們比賽的結果明顯是更加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