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選用了南瓜,同時還挑選了胡蘿卜。
這些都是為了雕花用。
他也要讓評委,尤其是電視機前的一些觀眾知道,他也可以雕花。
選好了東西,回到灶臺間里,馮正明首先開始的是雕花。
他把南瓜的皮削掉,接著是認真把表面的水擦干。
然后馮正明把師父送給自己的一套刻刀拿出來。
現場其他的廚師這個時候,也都是分別拿出各自的刻刀來。
可能很多不了解情況的人會感到很奇怪。
“為什么廚師做菜還要帶刻刀啊?”
旁邊一些了解的人給出解釋。
“刻刀是為了雕花用的,大家都不知道廚師手上的刀有很多把的,沒看到那個電影里,人家廚師背著一個木箱子,里面一排排的刻刀嗎?”
被人提醒了,大家一下子想到了年初的一部港城電影。
那個電影也是做菜的電影,里面兩個廚師確實都是會用一箱子的各種刀具,其中也確實是有刻刀。
現場廚師們拿出刻刀來,接下來的時間里,現場的廚師們都開始雕刻。
雕刻還是比較花費時間,所以一開始的一段時間里,現場顯得有些乏味。
甚至不少人都有些坐不住,從現場走出去轉一轉。
好在賽事方聽從老師傅們的建議,現場也是準備了一些有趣可以逛的小市場。
在小市場里,可以看到一些泉城和齊魯各地的小吃。
甚至現場還有專門捏糖人和吹糖花的人表演。
這自然是給了現場觀看比賽的人一些可以分神的東西。
不至于讓大家一直盯著看。
盯著看廚師們雕花,確實也比較乏味。
尤其是一開始塑形的過程里,雕花是非常慢,根本不會一下子就呈現出雕花的樣貌來。
電視臺同時也利用這個時間,在直播中間插播一些對魯菜,和齊魯各地不同風情的介紹。
推廣一些齊魯的特色小吃,也算是利用這個機會介紹齊魯的風俗人情。
而這個點子,是馮正明私下里通過師父給電視臺的。
電視臺方面也很快采納了馮正明這個點子。
在直播過程中,馮正明這個點子也確實是效果很好。
有些人選擇在現場的小市場里四處逛。
有些人則還是喜歡盯著廚師們看。
尤其是來支持馮正明親朋好友中的孩子們。
幾個孩子甚至一起,偷偷來到馮正明的灶臺間外面,隔著隔離帶給馮正明現場加油。
馮正明聽到幾個孩子的加油聲,他抬起頭看向孩子們,臉上也浮現出笑容來。
不過沒多久,二姑馮素英和其他孩子們母親找過來。
很快是把幾個孩子都給帶走了。
不讓孩子們影響到馮正明。
當然在孩子們依依不舍走之前,馮正明還向他們展示一下自己已經用胡蘿卜雕好的小蝦。
看到馮正明胡蘿卜雕出的小蝦,孩子們頓時覺得非常漂亮,一起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