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捕蝦簍雕的太像了,簡直像是真的一樣。”
“真不愧是大廚,這手藝太厲害。”
馮正明的雕花展示后,最開心的自然是來支持他的孩子們。
一群孩子又跑道灶臺間外面,給馮正明鼓掌加油。
馮正明也笑著回應孩子們:“謝謝給我加油。”
有了這群孩子們帶頭,很快現場其他人也開始紛紛過來給馮正明和其他廚師加油。
與此同時,電視機前守著看直播的人,也都是被現場雕花展示驚呆了。
“哇,這也太夸張了吧?”
“這真的是做菜嗎?”
“這一個個雕花像是藝術品一樣。”
“難怪人家說,頂尖的大廚都是藝術家。”
可能所有人都沒有想到,通過這次的直播,不少孩子看到雕花后,竟然萌生出要學廚的想法。
當然最關鍵的是,這一次直播的展示,讓很多不了解國內烹飪的外國人,第一次對中餐有了一種顛覆性的認識。
而且很快,一些在國內的外國人,看到了這個直播后,把一些雕花照片拍下來。
不久,這些照片流傳到國外后,也是在國外引發了不小的討論熱潮。
倒是給中餐走出國門,鋪墊了一條更加平坦的大道。
甚至馮正明和很多參加全國大賽的廚師,后來也都是多次接到邀請,讓他們去國外表演中華美食的烹飪藝術。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現場的比賽還在繼續。
雕花展示后,廚師們還需要做菜。
雖然雕花很漂亮,但真正要比的還是廚藝。
接下來,廚師們也都是各自拿出自己的東西,開始做起他們各自準備的菜。
其中孔興禮做的是傳統經典菜糖醋鯉魚。
但是和傳統做法不一樣的地方是,孔興禮在糖醋鯉魚中,加入了一下蝦的元素,把蝦仁剝出來做成蝦球,再重新和蝦頭蝦尾裝配擺盤出來。
算是做出一個真正有一種鯉魚躍龍門的那種景象。
林柏升則是用魚和蝦做了一道湯菜,現場展現了一手他做湯的實力。
其他廚師們也都各自展示各自的實力,用魚和蝦做出各種菜。
這其中馮正明是一邊用魚一邊用蝦,分別做兩道菜。
因為比賽規則里,說是要用魚和蝦做菜,并沒有要求魚和蝦做一個菜。
所以馮正明設計了一下,干脆做了兩道菜。
兩道體現出秋季的菜。
他的擺盤也是準備了兩份,雕花中也準備兩份。
所以他的速度要比其他廚師稍微慢一點。
但好在馮正明的做菜更加利落,再加上他早就想好了該怎么去做?
沒多久,馮正明也慢慢追趕上其他廚師的進度了。
整整三個小時的時間,做菜的廚師們一個個都已經汗流浹背。
現場也給評委和觀眾都準備了一些午飯。
隨著時間的臨近,廚師們的一道道菜終于開始陸續完成了。(本章完)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