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馮正明是分別做了兩道菜。
他兩道菜還很好的利用了相同的材料。
一個南瓜,大部分的地方雕刻蝦簍子。
剩下切下來頭部被他給雕成菊花的花籃。
即便是這種時候,馮正明依舊秉持物盡其用。
真就是絕不會浪費哪怕一丁點材料。
馮正明面對師兄們的夸獎,他微笑說:“師兄你們可別夸我,其實我做兩道菜的原因很簡單,是我不知道怎么把魚和蝦結合起來做一道美觀好吃的菜。
所以我想著,既然設計不出一道菜,我就干脆做兩個菜,把魚和蝦分開做。”
馮正明這么一說,頓時讓參賽其他廚師面面相覷,接著大家都笑起來。
這個回答倒是也符合大家心里所想。
原本對其他廚師來說,把魚和蝦設計好做成一道菜,也都是并不容易。
尤其是在比賽上,還需要進行擺盤的設計。
所以要想把整道菜做好,真的是設計上都不容易。
馮正明的辦法確實是很討巧了。
他做了兩個菜,將魚和蝦分開做。
雖然這樣給他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但至少把兩道菜都分別做好了。
從出來菜的效果看,兩道菜的效果也確實非常好。
至于他用南瓜雕的蝦簍子和花籃,也都是他想好了的雕刻。
馮正明被問到為什么要做這么兩個設計時。
他很直白回答:“因為我想起魚和蝦,就會想起小時候鄉下河溝里摸魚抓蝦的景象,所以就設計了這么兩道有些童趣的雕花。”
林柏升稱贊道:“確實是非常棒,你那個蝦簍子雕刻的簡直太逼真。”
孔興禮也跟著附和:“以前還覺得,馮師弟可能雕花不行,今天算是讓我們見識到了。”
孫豐貴說:“馮師弟真是很全能啊。”
馮正明擺擺手:“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現在的手藝還有不少不足的,以后也請各位師兄多多交流,我們一起把魯菜做的更好。”
說到一起交流,自然獲得參賽廚師們的認可。
大家都覺得,這樣比賽中的交流很重要。
通過交流和比賽,看到別人的菜,總是能從中獲得不少靈感。
就像是今天大家都去雕花擺盤,也是昨天看到林柏升那道烏龍登云后獲得靈感。
大家都認識到,雕花擺盤在比賽中重要性,才會一起開始雕花。
通過這場選拔賽,也讓很多已經是大師傅的廚師,認識到自己的很多不足。
他們從馮正明和林柏升的身上,看到了更多創新的東西。
這也給了這些大師傅們不少的啟發。
相信因為這場比賽,很多大師傅理念會開始發生轉變。
那么魯菜的發展,也會隨著大師傅們觀念轉變,能夠開始接納更多其他東西,能夠去做更多創新,發展的越來越好。
等待良久,現場評委終于把分數統計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