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馮正明他們結束比賽,也是被不少現場記者圍住采訪。
其中對馮正明的采訪還是非常多的。
一方面因為他現場在規定時間里,能夠完成那樣一道菜,確實是讓現場很多人都驚艷不已。
另一方面當然也是因為,馮正明作為現場最年輕兩位廚師之一。
他能夠技壓群雄,第二道菜獲得最高分,并且總分也能夠來到第二名,多少是有些出乎大家意料。
現場也專門為記者們采訪安排了時間,馮正明也就按照要求接受采訪。
記者們首先的問題,還是關于馮正明師承的一些問題。
馮正明面對記者們的問題,也是相當的坦誠。
“我是個孤兒,被泉城曾經知名酒樓,燕喜樓的掌勺大廚,顏老師傅收留,讓我在燕喜樓后廚里先打雜,開始是師兄們業余時間會教我一些東西。
后來師父看到我的刻苦,所以就把我收為了徒弟。
拜師之后,我是一直在燕喜樓后廚,跟著師父好好學廚。
不過燕喜樓因為經營不善關張了,我先是跟著大師兄在啤酒廠食堂干,然后自己做把子肉在火車站去賣盒飯。
如今我在泉城經營一家干飯鋪,還接手了同樣瀕臨倒閉的匯泉樓。”
聽完馮正明這么一番介紹,讓現場的記者們都大吃一驚。
原本大家以為,馮正明有著顏老師傅那樣名廚的師承,他應該有更加漂亮的履歷。
但誰也沒有想到,他沒有能夠接班顏老師傅在燕喜樓里當大廚。
反倒是淪落到在工廠食堂里燒大鍋菜,去火車站前擺攤賣盒飯。
但在這樣逆境中,他反倒是爆發出如此堅韌的力量。
從一個街邊賣盒飯的小販,一步步經營起自己的一家干飯鋪。
并且憑借自己的手藝,在接手同樣瀕臨倒閉的匯泉樓后,能夠扭轉匯泉樓這家老字號,同樣步燕喜樓的后塵,讓匯泉樓如今也成為了泉城知名的酒樓。
聽完馮正明的這一番履歷,大家對他的經歷真是感到很傳奇。
更是對他的能力有了一個更加直觀的感受。
記者們都認識到,馮正明不只是一個基本功扎實,做菜的時候富有創意的廚師。
他也是一個很懂得經營,善于順應時代發展,能夠經營好餐館酒樓的人。
“馮廚師,想問一下您是如何看待不同地區菜系之間的分歧?”
這個問題也算是相當直接尖銳了。
顯然這次全國大賽上,一些菜系上的爭論,這些記者已經有所耳聞了。
馮正明想了想很直白地回答:“在我心里實際上并沒有菜系之分,不同地區人的口味偏好會有不同,但那是過去交通不那么便利,一個人可能一生都不會走出自己家鄉。
現在時代不同了,我們的交通變得更加便利,大家也可以去往天南海北。
我相信隨著交通更進一步的發展,各地不同食材也會很容易四處流通。
所以我們不應該再抱著菜系的成見,應該要用更加廣闊視野,去接納、吸收、學習不同地區飲食文化的特色,融合各地不同口味,做出更適合大眾的味道。”
采訪馮正明的記者們,對他的回答又再次感到震驚。
因為很多記者之前采訪時,從其他一些廚師口中,或多或少還是聽出一些菜系偏向。
有些廚師認為自己的菜系沒有獲得很好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