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這些來參加全國大賽的廚師,可都是各地廚行中的佼佼者。
很多更是已經是各地菜系中公認的大師傅。
要讓他們能夠聚在一起,在一家酒樓里工作,確實是很不現實。
馮正明很快按下了這個想法,覺得還是應該先好好把全國大賽的比賽完成。
差不多大家都確認好要用的食材。
實際上,對各地的廚師而言,真正重點不在于主料上。
比主料更加重要的是各種輔料、香料和調料。
比如各地的廚師實際上都是要提前準備湯。
光是煮湯要用的東西,各地廚師準備就有所不同。
比如淮揚菜廚師是要用到老雞,并且不是用一只老雞,是用多只老雞去煮湯。
魯菜則是用老雞、棒骨、火腿、干貝等東西進行燉湯。
粵菜的湯所用的東西更加繁雜,甚至還有不少藥材會被用上。
川菜也是要提前準備高湯,而且繁復程度是絲毫不比魯菜差多少。
其他各地的廚師,也都是分別有各自燉煮高湯的方法。
選用的材料算是有些五花八門。
現場真的是頗有一種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場面。
除了湯之外,還有就是需要用各種的香料。
要說用香料最多的一定是川菜了。
他們真的是會有大量的香料準備。
魯菜也會有不少香料,但味道上一般比川菜要清淡一些。
粵菜用各種香料又要更加的清淡一些。
而各地選用香料的品種也是有各地不同的講究。
同樣是花椒,魯菜用齊魯花椒,和川菜用川渝花椒味道上絕對不同。
辣椒上,川湘贛和黔他們廚師用的辣椒。
和北方晉、陜、甘、豫所產辣椒味道上也會有所區別。
所以在挑選香料的過程里,必須是各地廚師們親自上。
都是必須要專門用聞,甚至是嘗一下的方式,選擇自己要用的香料。
也是辛苦主辦方,真的是從全國各地采購來這些香料。
在挑選香料過程中,馮正明也是和各地廚師進行一些交流。
專門品嘗一下各地香料的味道。
通過親口的品嘗,馮正明自然發現,雖然是同一種香料,但在不同地方生長出來的品種不同,所以味道上也是有著區別。
這讓馮正明一下子想通了,為什么有時候做同樣一道菜,明明做法上是一模一樣,但各地做出來最后的味道會不一樣?
實際上這背后正是沒有考慮到各地的香料味道上偏差。
和香料一樣,各地生產出來的調味料,哪怕是最常見的醋和醬油,也是有著極大的偏差。
馮正明在品嘗各地調味料后,突然覺得菜譜上其實應該專門標注出來。(本章完)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