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宴席烹飪交流中,現場烹飪的廚師們,不光是會把每道菜的每個細節都展示出來。
同時還會把每道菜,調料添加的量全部都給展示出來。
現場所有的廚師在下料的時候,會專門用一個克數的小秤,現場暫時每樣放多少克。
這絕對是一種非常坦誠的公開,真正做到了讓宴席上經典菜肴可以標準化。
當然,現場直播的情況下,并不能讓電視機前的人看清楚。
不過現場會有專門記錄的人員,負責把每一個細節記錄下來。
尤其是每道菜中每樣調味料所放的量。
馮正明他們還在忙碌的時候,現場突然響起了一陣驚呼聲。
接著馮正明他們隱約聽到,觀看的人群里發出了一陣議論紛紛。
“豆腐竟然也能切絲的嗎?”
“天吶,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哇,真的太神乎其技了吧?”
“這到底是怎么切出來,這么細的豆腐絲啊?”
“這也太利害了。”
聽到那些議論聲,馮正明抬起頭很準確的尋覓到蘇省廚師那邊。
果然看到在那邊的案臺前,張泉徳正在切豆腐絲。
馮正明看向張泉徳那邊的同時,身邊響起林柏升的聲音:“應該是淮揚菜里的經典菜,文思豆腐。
早就聽說,淮揚菜那邊有廚師,把文思豆腐的豆腐絲從以前的柴火絲,進一步給切到了牛毛絲的地步,看來并非是傳言啊。”
聽到林柏升這話,其他魯菜廚師也都是抬起頭向那邊張望。
看得出來,其他一些廚師還不知道,淮揚菜廚師已經把文思豆腐的豆腐絲切到牛毛絲的粗細。
文思豆腐這道菜確實很早就有了,而且一直是有著傳承的一道菜。
只是以前的文思豆腐,豆腐絲大部分是切到火柴絲的粗細。
但即便是把豆腐絲切到火柴絲的粗細,那也已經是非常厲害的刀功。
是需要經過一些專門的練習,才能夠把豆腐切成那樣的絲。
后來有一位很厲害的淮揚菜廚師,他在火柴絲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些技法的改進。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研究,才算是終于獲得了突破。
成功將豆腐絲切到了如同牛毛般的粗細。
從那之后,文思豆腐徹底從一道類似大煮干絲的豆腐菜。
變成了如今細如牛毛豆腐絲,搭配上青菜葉絲、香菇絲、筍絲的豆腐羹。
現場其他各地的廚師們,都沒有料到張泉徳竟然會當眾做這道聞名遐邇的文思豆腐。
如此一來,現場所有人的目光全都被他所吸引過去。
畢竟把豆腐切成牛毛粗細的絲,這絕對是非常令人不得不驚嘆的技藝。
很快,滬城本幫菜的廚師也是不甘示弱,緊接著也展現出他們非凡的刀功,來了一道同樣很出名的本幫扣三絲。
這道菜同樣是要把筍絲、雞絲、火腿絲也都是要做到細如發絲般。
說起來這道菜也算是起源于淮揚菜。
之所以這道菜如今能夠成為本幫菜的經典菜,是因為一位滬城本幫菜廚師做出了改良。
以前淮揚菜和其他地區的扣三絲,往往都是用一個茶碗去扣。
出來的扣三絲擺在盤子里,會顯得有些矮胖。
而一位本幫菜大廚,在原本扣三絲的基礎上做出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