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各地的宴席,真是完全沒有讓大家失望。
讓每一位專業的評委和美食家們,以及現場受邀的賓客都感到不虛此行。
介紹完各地,最后司徒老先生才說到魯菜。
“你們魯菜的宴席,是這場宴席交流中,做出最多菜的一桌。”
旁邊的記者也附和道:“是啊,整整一桌20道菜,真是當時看到的時候,我們大家都驚呆了。”
另一位記者也跟著說:“真是沒想到,你們竟然能做20道菜,關鍵每一道幾乎是看到了,就讓我們大概能叫上名字,并且都會有一定的印象。”
司徒老先生接過話說:“這是你們魯菜的特色,看似是有20道菜之多,但每道菜大家都好像是都吃過,至少都能叫得上名字來。
可是當大家真正品嘗的時候,會發現味道上和大家印象里的不一樣。”
“對對,就是這樣,我當時吃的也是這種感覺,就是吃了之后,會覺得味道和以前想象不一樣。”
“沒錯,我吃那個油燜大蝦,真的特別好吃,我還第一次吃到那么好吃的大蝦。”
“你們那個油燜大蝦,味道上一點不比那些龍蝦差的。”
“還有九轉大腸,我是第一次吃,我沒想到竟然是那種味道。”
“蔥燒海參的味道也很棒,那個汁完全不會覺得很咸的,是一種特別柔和的咸鮮微甜的汁,伴著海參吃真的好吃,和大蔥一起吃又是另一種滋味。”
“糖醋鯉魚也好吃,不是那種讓人覺得很甜,也不會覺得很酸,那個酸甜口味結合的真好。”
“還有孔府仿熊掌,吃起來跟遼菜的仿熊掌是兩種滋味,兩種不同的口感。”
這一刻,采訪馮正明的記者們,一個個真有點如數家珍。
可以說是把他們印象深刻的魯菜都說了一遍。
真是每個人都能說出幾道菜來。
還有人專門提到了詩禮銀杏,認為那道菜也是相當美味。
“我還是第一次知道,原來詩禮銀杏擺盤可以那樣漂亮,簡單的一道菜,但是擺盤了之后真是特別的漂亮。”
聽大家如數家珍,也是讓馮正明覺得相當的自豪。
就像是記者們說的,很多菜或許之前都有耳聞。
但很多時候,會不知道哪道菜是魯菜。
今天才知道原來那道菜竟然是魯菜。
現場品嘗了之后,才發現原來味道上是這么一個樣子。
尤其是會被很多人詬病魯菜總是重油重鹽。
今天現場吃了之后,才讓很多人發現宴席上大多數的菜根本就不油,而且鹽味也是完全不會覺得很重。
雖然要說味道上的突出,魯菜肯定是不及川菜那樣的凸顯。
也不像是粵菜、閩菜那樣更注重食材本味的體現。
不過魯菜在味道上那份柔和,可以說成為了現場很多人更容易接受的。
來采訪馮正明的港城記者此時開口說:“現場蔡先生說,今天之所以我們會品嘗到和我們印象中不同的魯菜,是因為來參加比賽的魯菜廚師都很利害。
馮廚師你們用自己精湛的手藝,一下子扭轉了大家對魯菜曾經的一些不好印象。”
其他記者也都紛紛點頭,很認同港城記者轉述的蔡先生的話。
司徒老先生微笑問馮正明:“怎么樣?是不是有些后悔跑去睡覺,錯過了現場試菜環節?”
馮正明笑著點點頭:“還真是有點可惜,沒有現場看看大家吃到我們做的魯菜,被顛覆了刻板印象后,大家的那份驚訝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