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住咸甜兩種最基礎的味道后,再加入其他的一些味道。
當然加入其中最多的味道,可能是酸和辣。
或許會有人覺得,辣不能算是一種味道。
但辣很多時候又是不可或缺的。
除了辣之外,還有很多時候可能會被人忽略的味道。
這個味道就是酸。
酸這個味道比較特別。
可能在某些特別的菜中,酸會作為很重要的主角。
但在大部分的菜里,酸都是一個配角。
或者說,酸是很多人最容易忽略的一個味道。
也是在配角中,很容易會被人忽略的味道。
可是很多的菜,酸實際上是必不可少的味道。
一些菜在加入酸后,會讓整道菜味型上發生變化,甚至是讓整道菜變得更美味。
當然酸這個味道的把控也要比咸甜要更加難一些。
如果一道菜不是以酸為主,若是加入了比較多的酸味,那么整道菜都可能會被酸味的加入給毀掉。
可是如果把酸的加入運用好,會給一道菜增添不小的色采。
比如魯菜的很多菜,會有一個烹醋的過程,烹醋實際上就是向菜里加入酸。
但是這個酸口又不能夠特別的明顯。
可如果缺少了烹醋這一步,可能出來的菜又是另一種滋味。
參賽廚師們在一起交換各自用邊角料做的小吃。
品嘗各地不同小吃美食的滋味。
同時也在相互進行一些交流。
聊著不同地方對廚藝的一些獨特理解。
這一刻,實際上并沒有什么地域的區分。
大家很多時候會把各自理解的烹飪,毫無保留的說出來。
也會相互指點出對方烹飪上的一些不足之處。
盡管明天大家都將會是全國大賽上的對手。
可是在今天,大家還是愿意相互分享和交流。
這也是賽事方所希望看到的情景。
全國大賽名義上是提供一個舞臺,讓全國各地優秀的廚師進行廚藝上的比賽。
可真正發起全國烹飪大賽的初衷,更多是希望各地的廚師匯聚在一起,能夠開誠布公的相互進行交流。
江成哲和馮正明交流的時候,他同樣是感覺到今天自己收獲不少。
“沒想到,各地的這些小吃都做的這么好吃。”
馮正明聽了笑起來:“當然好吃,每個地方都有自己拿手的東西。”
江成哲接著又提起馮正明的把子肉。
“你那個把子肉做的也很好吃,你在泉城干飯鋪里,賣的就是這個把子肉嗎?難怪生意那么好,確實是做的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