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孫兩位老師傅的回答,讓現場記者們都還算是比較滿意。
也算是解答了不少人對馮正明做的菜,還算不算是魯菜給出了一份回答。
正如蘇老師傅最后說的那樣,是不是魯菜重要嗎?只要菜做的好吃,馮正明的創意就是好創意。
來自各地的老師傅們,也都是紛紛發言,表達出對馮正明支持。
有心的記者在這個時候,也是隱約捕捉到了一份信息。
老師傅們提起馮正明的時候,幾乎都是在夸贊。
很明顯,馮正明應該算是老師傅們獲得狀元的呼聲最高的一位廚師。
所以就有記者大膽提問:“請問各位老師傅,你們心目中,魯菜馮廚師他有資格成為這一屆烹飪大賽的狀元嗎?”
這么一問,又是給老師傅們來了一記直球。
然后滬城的李老師傅說:“任何一位參加比賽的廚師,都有機會獲得狀元,我們不是評委,所以無法給出最后誰能夠成為這一屆狀元。”
李老師傅這么說了,在場的老師傅們也都是紛紛贊同。
這一次又是沒有讓記者們套進去。
接下來的問答采訪,話題還是回到了專業上。
老師傅們也都是給出了詳盡的解答。
甚至是對一些大家關心菜的拆解,老師傅們也會現場拆解出一些細節給記者們聽。
比如牡丹燕菜關鍵還是在于湯的準備,湯的功夫也算是從魯菜取經。
再比如馮正明那道仿熊掌和仿鮑魚,前期入味的時候,他用的鮑汁并非是傳統的鮑汁,而是類似于一種金湯的鮑汁,所以才會讓白蘿卜雕的鮑魚沒有呈現出深色。
還有馮正明最后裝盤后,準備的那個淋在仿熊掌和仿鮑魚上的金湯汁。
向其中打入雞油也是一種很傳統的技法手藝,同樣是相當考驗廚師的能力。
以及他的那個金湯,顏色上的調整,老師傅們也是說出一些細節。
很多不同菜的細節揭露,算是彌補了記者們想要八卦誰是狀元,但是老師傅們又不肯說的尷尬。
最終,記者們對這份采訪依舊算是比較滿意。
畢竟老師傅們揭露了不少技巧和隱秘的配方,讓記者們不算是一通采訪下來毫無收獲。
采訪結束,時間也差不多到了午飯時間。
所有參賽廚師們,這次是紛紛集體進行了用餐。
因為下午需要比賽,最后一道菜廚師們還是更加認真。
甚至吃飯的過程中,還會有廚師臨時想到什么,又從餐廳跑出去,到備料的后廚里去進行一些準備。
可以說,這最后一道菜,算是不少參賽廚師的孤注一擲。
雖然老師傅們可以說,全國烹飪大賽主要還是希望各地廚師進行交流。
也可以在口號上喊一喊“友誼第一”。
但真的到最后一道菜,每一位廚師還是希望可以力爭上游。
對于這一屆比賽的狀元,又有哪個廚師會說心里不想呢?
誰來參加全國大賽,也不是想要成為別人的陪跑。
大家是真的鉚足了勁,把準備了許久的家底全都給掏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