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吉慶塊可并不是多容易,也算是對青年廚師們的一份考驗。
之所以顏老師傅給青年廚師們半個小時。
實際上就是給他們刻吉慶塊多一些時間。
刻吉慶塊最笨的辦法,是用小刀切掉四面多余的部分,最后獲得一個三角小塊。
而最省時的辦法,是先把材料切成一個一個四方的小塊。
然后對四方小塊每一面二分之一處刻上一刀,順時針這樣刻下來。
最后輕輕沿著刀口把兩邊分離開,剛好就是兩個吉慶塊。
這個刻吉慶塊的手法,算是一個相當傳統的做法。
而這道菜之所以被馮正明重新開發后,如此受到很多食客的喜歡,尤其是被很多小孩子喜歡,也正是因為這些漂亮好玩的吉慶塊。
所有人都靜靜看著,顧志成、孫海、齊家樂三個人很快雕刻出吉慶塊。
從他們三人的手法上看,他們三人應該還是經過了不少的練習。
這也歸功于,馮正明開發出這道菜,馮家干飯鋪和匯泉樓大量客人點這道菜。
在兩邊后廚,刻吉慶塊幾乎是廚師和學徒們都要練的。
經過一番細致的雕刻,很快三人也準備好了吉慶塊。
接著還要準備蔥姜蒜末。
因為有蝦和腰子,所以蒜的量也會大一些。
把所有的主料、輔料、配料、調料都準備好了。
三人把這些東西拿到灶臺邊,接下來三人就開始正式烹飪。
首先用小鍋把胡蘿卜、萵筍兩種塊,還有搭配的一些筍片下鍋焯水。
其中胡蘿卜要先下鍋稍微多煮一下。
三種輔料焯水后撈出去。
接著三人一起換上炒鍋。
先把燒熱,然后向鍋里注入涼油,四成多的油溫先下蝦仁。
蝦仁下鍋的時候要一顆一顆的下。
要在油鍋里讓蝦仁的水分多炸一會。
蝦仁團成一個一個的蝦球再撈出去。
放在金屬笊籬當中,并且把之前焯水后瀝干水的輔料放在蝦的上面。
接著三人便把準備好的腰花下鍋。
腰花下鍋幾乎是就在熱油當中沖一下便出鍋。
出鍋的時候,剛好倒在油盆上面金屬笊籬上。
這樣再用熱油順便沖一下輔料。
鍋中加入花椒油,蔥姜蒜下鍋爆香。
爆出香味后,立刻把笊籬中的食材一起下鍋。
接著便把提前兌好的碗汁倒入鍋中,迅速旺火爆炒。
讓芡汁均勻包裹住鍋里的每一種食材。
最后再淋入一些花椒油便出鍋。
三盤菜幾乎是同一時間出鍋。
香味已經彌漫在整個后廚。
馮正明對第一組三人表現還是比較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