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峰一家人回來,讓馮爺爺感到很開心。
尤其知道大兒子一家之后要留下國內,更讓馮爺爺非常欣慰。
馮國峰在國外十年時間,如今也算是學成歸來,為國效力。
這也是馮爺爺一直所希望看到的。
時間進入二月,馮正明再次忙碌起來。
他每天除了需要來往匯泉樓和馮家干飯鋪之外,還需要去省里和老師傅們商討,省里春節晚宴的菜單。
因為這場春節前的晚宴,需要招待的很多是外國人、海外僑胞,還有全省的勞模,以及戰爭年代的老兵們。
所以菜品的選擇,每道菜的調味都是相當重要。
必須要考慮到不同人口味上的差別。
更為重要的是,既要能夠體現出魯菜的精細,又要讓勞模和老兵們也都吃起來適口。
馮正明和老師傅們進行了多天的討論。
實際上,說是討論,但菜單上的菜,幾乎都是馮正明提出。
然后老師傅們進行審核,給出一些他們多年經驗建議。
比如馮正明決定要上一道經典魯菜白菜大蝦。
老師傅們給出的建議是,這道菜可以做,但必須要剝出蝦仁去做,而且白菜只能選用最內層的菜葉,一定要保證白菜做出來不能有筋。
馮正明給出蔥燒海參搭配上米飯的形式。
老師傅們給出建議:不能只上米飯,因為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可能吃不慣米飯,要準備一些面食搭配。
馮正明聽從老師傅們建議進行改進。
把他全國烹飪大賽上那道烏龍戲珠進行拆解。
到時候給每位現場的客人,分別上一根海參、一顆繡球干貝和一枚龍蝦球。
這么搭配組合起來,讓每位客人都可以品嘗到自己的烏龍戲珠。
對此,老師傅們的建議是,上桌前要把海參切好段。
還有繡球干貝、龍蝦球也最好是切開上桌。
總之老師傅們的經驗,還是照顧受邀參加春節晚宴里,上了年紀的一些人。
他們平時用慣了筷子,如果不幫他們切好,讓他們直接用筷子夾起來吃有些難下口。
其實馮正明倒是覺得,自己灌了內餡的海參,整根咬著吃會更有味道。
當然,他只是這樣去想,還是要聽從老師傅們建議。
其中最讓老師傅們感到驚艷的,是馮正明改良后的烏魚蛋湯。
原本魯菜里烏魚蛋湯,因為要進行勾芡。
說是烏魚蛋湯,但應該算是羹。
馮正明進行了改良,他不進行勾芡,是用老雞燉煮的湯,再進行一番掃湯后,獲得茶色的清雞湯。
然后調味的時候,他沒有用醋去調味,而是用酸黃瓜罐頭的汁。
整道湯出來,淡茶色的湯汁里,一片一片白色烏魚蛋,搭配上幾根蟲草花。
湯喝起來酸酸辣辣,酸又不是那種很刺激的酸味。
搭配上胡椒粉的辣,經過馮正明獨特調味,老師傅們在第一次喝的時候,都感到相當驚艷。
現場崔老師傅直接夸贊:“正明你這道湯調味是真的很好。”
蘇老師傅好奇問:“你怎么會想到,用酸黃瓜汁調味?這個酸喝著真是很舒服。”
受邀來的夏老師傅也感嘆:“你總有奇思妙想,讓人覺得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