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徑惠民、陽信兩個小縣城,抵達濱城北邊的無棣。
到了無棣,可以看到這邊種植了大量的棗樹。
丁遠看到忍不住嘀咕:“還真是家家戶戶都種棗樹啊?”
馮正明笑了笑解釋:“無棣金絲小棗,確實是很出名的,不過在濱城這邊,出名的棗子也不光是無棣,還有沾化的冬棗同樣出名。”
對于馮正明對沿途各地的了解,丁遠、高永福和侯冬已經習以為常。
這一路上,途徑的任何一個地方,大大小小縣城里一些特色,馮正明幾乎都能如數家珍說出來。
馮正明接著又對三人介紹:“其實過去無棣還有一個非常出名的特產。”
這話讓同行三人都充滿好奇。
侯冬忍不住問:“是什么東西啊?”
馮正明笑著介紹:“是黑牛,渤海黑牛。”
無棣的渤海黑牛在過去相當出名。
只是這些年,因為經濟效益并不是很高,再加上國外引進出肉更高的牛種,導致無棣的黑牛產業比較衰敗。
“其實無棣的渤海黑牛在國外的口碑很好,無論是在扶桑還是在港城,都有著黑金剛的美譽,算是非常高級的牛肉品類,只是國內名聲不響。”
馮正明詳細進行了介紹,讓同行的三人聽得也相當好奇。
高永福追問:“那這個黑牛,只有無棣這邊有人養殖嗎?”
馮正明點頭:“暫時應該只有無棣還有養殖,主要是養殖的成本比較高,實際上是受到了黃牛的市場沖擊也比較大。”
侯冬立刻想到馮正明在壽光做的事情,他好奇問:“馮哥,你打算也扶持這邊黑牛產業?”
馮正明笑了笑:“這可不是我能隨便扶持的,還是要先看看這邊養殖的情況,再考慮是不是要參與扶持。”
丁遠點頭贊同:“對啊,養牛可不比種菜,養牛的成本投入可高太多。”
高永福附和道:“我老家那邊村里能養牛的家,那可不是一般家庭能養的。”
其實馮正明很清楚,在接下來產業化規模化的沖擊下。
國內原本小家小戶的養殖業都會被大量沖擊。
無棣的渤海黑牛更是首當其沖的。
從養殖規模和成本上來說,黑牛明顯是比不上普通的黃牛。
而從說故事方面,無棣黑牛也會受到國外和牛的沖擊。
在沒有足夠的故事加持下,無棣的黑牛確實毫無優勢可言。
不過畢竟是國內知名的牛種。
如果就此真的消失掉了。
可能等到將來再想要恢復起來,那恐怕是非常難的一件事。
馮正明還是決定先實地看一看,再考慮應該要怎么辦?
四個人先進入縣城。
在縣城里找了一個有些老舊的旅社住下。
雖說縣城里街道稍微老舊一些,但整體經濟看著倒也不比壽光差多少。
關鍵還是受到交通的制約,雖然無棣金絲小棗名氣不小,但交通上不夠便利的情況下,還是不能把小棗更好的賣到全國各地去。
這一刻,馮正明真的越來越對國家未來的大基建心懷感激。
大基建真的打通了全國太多太多交通不便的縣城和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