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馮正明能清楚看出,湯羹里豆腐粒并不是切的。
因為湯羹里的豆腐粒分明大小并不均勻。
不過很快,馮正明又釋然笑了。
人家酒樓要做生意,這么多的客人上門吃,哪里可能每一份都給先切豆腐粒做呢?
釋然了之后,馮正明招呼大家:“好了好了,先喝一碗嘗嘗看,也順便墊墊肚子。”
四個人分別盛了一碗湯羹。
喝起來,并沒有多少的驚艷。
馮正明更是很清楚,這是湯羹用的湯不行。
實際上,這太極福壽羹,無論是豆腐,還是海苔實際上都沒有太多味道。
那么這道太極福壽羹想要美味,就必須要湯足夠好。
怎么讓湯好?
肯定是煮湯的時候,要舍得往湯里下料。
只有煮湯的過程中下料足夠了。
才能讓湯的鮮美味道出來。
一碗太極福壽羹下肚,馮正明倒也并沒有多少失望。
他只是在心里想著,自己來做能更好。
喝完這碗湯羹,其他的菜也都陸續上桌。
其中蒜泥魚讓丁遠三人也有些驚訝。
原來蒜泥魚是一整條的魚拆骨,把魚肉片成一片一片堆疊擺放,上面澆上準備好的蒜泥,然后進行蒸制。
最后上桌前淋上一些蔥油激發香味。
這道菜,實際上馮正明在給劉忠偉和梁芬兩口子菜譜里也寫了。
丁遠三人看到這道魚,驚訝看向馮正明。
面對三人驚訝神情,馮正明微微一笑:“不用覺得奇怪,我給他們兩口子的一些菜,就是泰城這邊的一些常見菜。”
這話讓丁遠他們頓時就明白了。
大家一起吃起這道蒜泥魚。
因為是吃過馮正明示范的時候做的蒜泥魚。
所以再吃這個的時候,讓丁遠、高永福和侯冬三人明顯吃出區別。
最明顯的區別,這家酒樓的蒜泥魚,魚肉片不是提前碼味的。
魚片沒有經過腌制,沒有底口,而且還有一點點腥味。
所以吃起來和馮正明做的簡直沒法比。
吃到這道魚,大家對后面菜已經不抱什么希望。
好在,后面的鍋塌豆腐、豆腐燒牛肉以及炒時蔬還算過得去。
四個人算是一起吃了個干凈付錢離開。
走出酒樓后,侯冬忍不住先開口。
“這家酒樓的菜做的怎么吃著都覺得差點意思?”
丁遠和高永福也是同樣的感覺。
馮正明很平靜回應:“因為他們廚師沒有把湯準備好,一個好廚師必須要能把湯煮好,沒有好湯就沒辦法做出好菜。
尤其是我們今晚點的幾道菜,幾乎都是需要依靠好湯進行提鮮調味。”
說到這里,馮正明不禁感嘆:“或許將來,越來越多的廚師不會煮湯了,大家都只會用各種調味品去調味。”
聽到馮正明的感嘆,丁遠三人不太有感觸,只是在心里暗暗決心回去要跟馮正明好好學煮湯。
離開泰城,一行四人開始向南走,他們的下一站是濟州。
首先要去的地方,便是孔孟之鄉曲阜。
馮正明準備去拜訪一下夏家。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