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們的想法還是局限在把子肉上了。
馮正明這一趟徒步走遍齊魯大地。
雖然說很多地方他都是走馬觀花,沒有去住下來認真領略地方的特色。
但他還是已經看出來,各地都會有自己的一些地方特色。
包括在飲食上,齊魯各地都是有區別的。
這世上沒有什么是放在各地一定都會被所有人喜歡的。
在馮正明心里,他確定去各地開分店的方式。
不是單純把干飯鋪搬過去。
是要結合各地地方特色,要把各地具有特色街頭美食、小吃,都給搬進到各地的分店當中去。
這樣一來,把子肉只不過是各地分店里最基礎的東西。
甚至可能因為有各地特色美食小吃加入,把子肉都不是各地分店里的重點。
當然,馮正明還有另一個想法,那便是各地分店的把子肉,味道上也需要根據各地人不同口味做出一些調整。
基礎的做法和香料都不變的情況下,根據各地人口味偏好,在調味上做出變化。
這么一來,即便是公布了把子肉的基礎配方,實際上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當然,如此一來馮正明在各地開分店的投入會很大。
這里的投入不是資金上的投入。
而是一些精力上的投入。
必須要在各地找到合適經營分店的人。
還要找到,比較了解當地人口味偏好的廚子。
甚至可能前期,馮正明必須要親自到場。
他需要把各地分店的經營路子走好,才能放手交給地方上的人去經營。
最關鍵一點,要想把品牌打出去,讓別人認可品牌。
就必須要積累下好口碑。
有了好口碑,不需要任何的廣告和宣傳,很自然各地分店會被當地人幫忙宣傳。
這一切都會是一個非常耗費精力的過程。
馮正明沒有把自己心里所想的這些跟丁遠、高永福和侯冬三人說。
畢竟三人很多想法還是更加簡單。
跟三人說了,可能三人也未必能夠真正理解。
馮正明只是在回去路上,繼續和三人聊起這一路上,看到各地的一些具有特色的烹飪技法。
以及在各地吃到,不一樣的口味。
這些聊起來,丁遠、高永福和侯冬都非常有話題。
其實這一路上,三個人看了馮正明不少做菜的手藝,也是跟著馮正明學了不少理論。
現在三個人都有些迫不及待,想的是盡快回去,找機會好好的實踐一番。
終于又是走了半個月的時間,馮正明他們一行人回到了泉城。
在齊魯大地上走了一圈,最后又回到了出發的泉城。
還真給了四個人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在四個人一起踏進泉城的城區。
很快街頭上有人便認出了他們。
“是馮狀元吧?你們這是回來了?”
馮正明聽到對方的問話,微笑回應:“對,我們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