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別光夸你們幾個平時可不這樣。”
大嫂也笑著問:“有什么問題,你們說出來,我再跟你們大師兄好好學學。”
馮正明面帶笑容回應:“大嫂真的沒有問題,大哥你想想,嫂子又不是要到館子里做給別人吃,我覺得嫂子這道木樨肉,平時在家里給孩子做做,絕對沒問題。”
被馮正明這么說,幾個師兄也都覺得是這個道理。
不過大嫂還是忍不住表示:“平時在家也這么做,感覺好像是挺難的。”
李輝東聽妻子這么說,一臉無奈:“做菜是這樣,即便是再簡單的一道菜,想要好吃,前期的準備都需要很復雜,所以每一道好吃的菜,背后都是廚師辛勤付出。”
馮正明覺得大師兄的話說的有點太正式。
他笑呵呵接過大師兄的話。
“大嫂你們不要把做菜當做負擔,其實做菜可以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現在我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升,自然我們做菜的時候也要認真一些。
就像是這盤木樨肉,它之所以是一道很經典,非常好的家常菜,是因為它配菜很豐盛,葷素搭配非常合理。
那么這樣一道葷素搭配合理的菜,我們自然要認真對待,把這盤菜做的更美味。”
聽完了馮正明的話,頓時讓三個嫂子和羅晴都覺得很有道理。
五師兄曹志國愣了一會,笑呵呵開口:“還是正明會說話,一番話說的大家都不再覺得學做菜辛苦了。”
五嫂笑著接話:“不是不辛苦,是正明的話,讓我們覺得,辛苦是值得,為了生活更美好。”
接下來,大家又回去繼續教做菜。
三嫂、五嫂和羅晴也都學的更加認真。
馮正明教羅晴做烏龍戲珠,他沒有像是自己做的時候一次做很多,而是就用一根海參教羅晴去做。
“這道菜用泡發海參,和新鮮海參都可以做,不過做出來的味道會有一些區別。
難點在于海參實際上比較難入味,所以首先是要讓海參入味。”
看到馮正明把海參放進提前準備的蔥燒汁里,用小火慢慢去煨制。
羅晴也立刻就意識到,這道菜看似簡單,實際上可能所需要的過程和工序更加復雜。
光是煨制海參入味的過程,就需要很長的時間。
不過利用這個時間,馮正明也教了羅晴要怎么做戲珠的繡球。
“我這個做法是繡球干貝的升級版,繡球干貝也并不難,就是蝦泥拌上豬肥膘制成丸子,在外面滾上一層干貝絲和筍絲。
做烏龍戲珠的珠子,為了更加美味和漂亮,我會在蝦仁餡里加入一些鮮貝碾碎拌在一起搓成丸子。
外面的絲除了干貝絲之外,還會加入胡蘿卜絲、香菇絲、萵筍絲和筍絲,這樣組成五種絲,會更加美觀一些。”
一邊說,馮正明也一邊給羅晴進行制作演示。
羅晴跟著學的也是相當認真。
因為羅晴刀功無法切出很細的絲,馮正明又教給她一個用刨絲器的辦法。
“其實用刨絲器也一樣,只不過刨絲器的絲,用的時候需要再處理一下,用刀修一修,讓絲長短都差不多。”
教授羅晴的過程,馮正明可以說是相當耐心。
甚至即便教給羅晴用刨絲器,馮正明也會手把手教她切絲。
羅晴在馮正明耐心教授過程中,也是體會到做菜的樂趣。
這個時候,三師兄那邊傳來一陣笑聲。
馮正明他們一起抬頭看過去,看到三嫂是一邊笑一邊還用手拍打三師兄。
看得出來,三嫂也被這種氣氛感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