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馮正明專門給妻子夾了一塊送到她嘴邊。
羅晴一吃之下,有些驚訝:“味道是不一樣。”
馮正明笑著解釋:“這是各地調味料上的差異,有時候大家會說,為什么同樣的菜,同樣的做法,換了一個地方味道會不一樣?
實際上差異就在調味料上,所以我們廚師最重要的是舌頭。
我們必須要自己去品嘗出調味料上的差異,自己去調整調味料,讓味道達到一種平衡相似。”
李柏清感嘆:“正明你不愧是狀元,你的思路確實是很不一樣啊。”
感嘆過后,李柏清對來的幾位本幫菜大師傅說:“看看,你們以后也要多跟正明交流,很多東西是不辨不明的,必須要多交流。”
大師傅們自然全都點點頭答應下來。
接下來的幾天里,馮正明甚至把青年廚師們送去了德興館之類本幫菜餐館后廚里,讓他們跟著本幫菜的大師傅們好好見識見識。
經過這么一番交流,確實是讓來滬城的青年廚師們受益匪淺。
他們對本幫菜的一些理解,也不再停留在“甜”的刻板印象上。
馮正明的兩家店也在做最后的準備。
李濤那邊把燒制好的成套瓷器專門發過來。
經過馮正明的檢驗,全都是非常精致合格。
馮正明和李濤那邊約定好,之后如果自己開店的話,還從李濤他們那邊定制。
李濤非常高興,因為靠著和馮正明這單的生意。
他在瓷都那邊完成了轉型。
成功讓自家的小作坊,加入到了瓷都那邊的瓷器大廠當中。
也獲得了不少技術上的升級,讓他們家燒制的工藝變得更加好了。
馮正明也不會想到,他的這么一次合作,讓李濤家的小作坊真的找到成長的方向。
所有的鍋碗瓢盆,后廚里的各種器具,還有店里的桌椅都準備齊全。
也就終于到了兩家店正式開業的臨近時間。
開業之前,馮正明專門聯系到滬城的一些媒體,讓滬城的媒體幫忙宣傳,甚至還錢買下了滬城電視臺的廣告位。
可以說是把自己兩家店進行了非常聲勢浩大的宣傳。
這種宣傳自然是引起滬城,乃至全國很多人的討論了。
本來在回歸國宴和他率隊去港城交流后,國內對馮正明的相關報道已經沒有了。
很多人可能都已經開始要遺忘他這位全國烹飪技能大賽的狀元。
這一次滬城新店的宣傳,一下子有喚醒了大家對他的記憶。
那些本以為馮正明沉寂下去,已經不再是昔日聲名鵲起狀元的人。
再次聽到馮正明的聲音后,讓所有人都感到非常的驚訝。
更多人則是對馮正明再次產生了期待。
甚至是想要去滬城,嘗一嘗馮正明這位狀元的手藝。
看一看他在滬城的分店,究竟是一個什么樣子?
而在滬城的本地人和外地人,自然是全都已經準備好,只等著馮正明的分店開業了。
終于到了開業的當天,不少人都專程趕到馮正明的兩家店門前。
排隊等候的隊伍,甚至把兩家店所在的街道都給堵住。
讓西餐館街上的那些西餐店全都被震撼到。(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