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過后,馮正明的兩家店恢復過去的那份平靜。
沒有了追星族的登門,讓兩家店看起來生意似乎顯得有些平淡。
但這對馮正明來說是好事。
他和江成哲以及后廚的廚師們,可以更加專心致志烹飪。
而在元旦過后,馮正明西餐館街上這家店,來光顧的海外友人越來越多。
這大概是元旦那晚,海外一些駐滬城的人員光顧后。
他們向不少海外友人進行了推薦。
所以導致不少海外友人在滬城找不到地方吃,就會想起到馮正明的店里嘗嘗看。
結果當他們踏進馮正明在西餐館街上這家店后。
立刻就能感受到一種仿佛回到家鄉的氣氛。
馮正明店里那種西式快餐的上餐方式。
更是讓很多海外友人相當的喜歡。
還有馮正明和江成哲他們對口味上的調整,也都非常符合海外友人口味。
如此一來,又經過來光顧海外友人的宣傳。
很自然讓馮正明西餐館街上這家店,成為了相當多海外各國人在滬城一個首選餐廳。
甚至要比不少滬城的西餐館,還要受到海外人的喜歡。
大量海外人的光顧,又使得國內某些很喜歡處處跟海外比的人受到吸引。
讓本來一些想要詆毀馮正明兩家店的人無從開口。
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都喜歡的一家店。
你們吃都沒有吃過的人,又憑什么去評頭論足
馮正明這家店的變化,也是讓滬城一些廚師感到無法與之抗衡。
很多廚師想不明白。
馮正明明明做的是魯菜,怎么會受到海外那些人的喜歡
為了搞清楚這點,開始有一部份滬城廚師登門品嘗。
這些登門品嘗的廚師里,有滬城本幫菜廚師,也有一些其他菜系在滬城的廚師。
在登門品嘗馮正明店里的菜品后。
這些廚師普遍意識到關鍵問題。
馮正明這位狀元確實很懂如何調配口味。
他店里的每道菜,口味上都能做很多的調整。
在點餐的時候,是可以告訴服務生的。
然后上桌的餐食,口味上會根據不同需求做出相應調整。
這種調味的手藝讓其他廚師有點破防。
一個廚師能夠做出那么多針對性的口味
要知道很多廚師可能從業很久,都未必能夠把主流的口味吃透。
這一刻,讓很多廚師終于認識到,自己跟馮正明之間差距到底有多大。
廚行里過去就有那么句老話。
三年刀,五年火,十年修得一口鍋。
三年刀,自然是指刀功至少要練上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