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正明這篇文章剛好是接上黃濤的那一篇。
黃濤那一篇是《戲說本幫菜》。
馮正明的這一篇可以稱之為《外幫菜在本幫》。
這兩篇文章可以說是銜接的非常好。
雖然在黃濤看來,馮正明文筆上確實要差些。
但整體內容上,黃濤覺得寫得非常好。
從各地不同菜系粗略介紹,到各地不同菜系對本幫菜的一些影響。
最后也是有意無意捧了一下滬城這座國際化大都市。
黃濤看完很清楚馮正明這篇文章的意圖。
他也明白自己應該要怎么去潤色。
“正明你這篇結尾,是不是在捧滬城之外,還應該加上一筆引導出我們推薦滬城餐館的那份指南”
見小師叔明白自己想法,馮正明笑著點點頭。
“對對,不過我不太會寫,擔心寫的不夠自然,所以需要小師叔您幫幫忙。”
黃濤笑著點頭:“沒問題,這篇文章我幫你潤色精修,然后給那幾家雜志社送去,這次我們來一個多點開,把這篇文章在幾個雜志上一起刊登。”
馮正明聽了有些驚訝:“這樣可以嗎”
黃濤笑了:“放心,我去跟他們談,相信他們會愿意的。”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黃濤一直在四處奔波。
馮正明倒也沒有去過問。
他每天奔波在兩家新店之間。
新店開業,馮正明沒有進行什么廣告宣傳。
但憑借另外兩家店的口碑,還是吸引到不少顧客。
并且隨著顧客們相互之間傳播。
兩家新店也開始逐漸有了更多顧客。
對大多數人來說,能就近吃上一頓馮正明這位狀元店里的快餐,已經快要成為一種時尚。
甚至真的要比很多海外的連鎖店在滬城都要受歡迎。
當然之所以會這樣受到歡迎。
一方面是馮正明店里飯菜手藝確實很棒。
但是這并不是最關鍵的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馮正明西餐館街上那家店的知名度夠高。
西餐館街上那家店經過滬城報紙和電視臺的宣傳。
成為滬城很多人眼里,是連海外在國內的老外都要排隊的快餐店。
有了這么一層渲染的加持。
很自然讓馮正明其他三家店被認為是西餐館那家店的低配平替。
甚至就成為了,像是在國內某海外漢堡快餐店那種,節假日的時候會有一些家長帶孩子到店里吃上一頓。
又或者是孩子表現好了,獎勵孩子吃上一頓的地方。
但即使是這樣,馮正明覺得還是不夠的。
他在等著黃濤把自己文章潤色好,然后等那篇文章發表后。
他還準備讓黃濤再寫一篇關于自己幾家店的宣傳文章。
這才是馮正明真正要做的事。
把黃濤變成滬城知名的美食評論家。
再通過黃濤寫文章宣傳,抬高自己幾家店在滬城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