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比蔥燒海參這道菜,年輕的廚師們確實是有著一定劣勢。
因為即便是朱旭和孫海這兩個年輕廚師里,算得上是有著最扎實手藝的。
他們兩個也還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好好的拆解和研究蔥燒海參的蔥燒汁。
蔥燒汁的底層基礎,基本上都是大差不差的做法。
甚至最簡單的一種做法,把大蔥段油炸,用煮好的雞湯放在一起蒸一下,再用這雞湯去浸泡海參入味。
也可以讓海參吃入蔥香味和雞湯鮮味,然后用紅燒汁燒出來也會好吃。
但是這并非是真正大師傅手上所掌握蔥燒汁的做法。
蔥燒汁確實是每一位魯菜大師傅手上至關重要的東西。
是每位魯菜大師傅調味手藝的真正功夫展現。
所以別說馮正明不能現在把自己蔥燒汁配方給青年廚師們。
即便是他給出去,若是他手下青年廚師想獲得魯菜十佳名廚,也必然不可能接受。
馮正明看著老師傅們,笑著點頭:“行,讓他們真正面對一下大師傅們的實力,也是他們應該面對的挑戰。”
第二道菜被老師傅們固定為:蔥燒海參。
受邀的40位大師傅們也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對孔興禮、程國勝、夏振南,甚至是林國富來說,他們都有各自一手蔥燒汁。
而且他們蔥燒汁的味道,也是經過不少食客驗證過。
所以他們對自己蔥燒汁有著絕對的自信。
但是有一些大師傅他們就沒有那么自信。
不是對自己的蔥燒汁味道沒自信,是沒自信可以在蔥燒汁上戰勝別人。
人家是聚豐德、泰豐樓、聚賓園,還有孔府菜的傳承人啊。
人家蔥燒汁都經過了很多很多食客的驗證。
甚至人家就是以這一手蔥燒海參出名。
但那些從外地趕回來參加比賽,甚至還有國外回來的魯菜廚師。
他們對自己手上蔥燒汁勝過泉城的大師傅相當沒自信。
最沒有自信的還是年輕廚師們。
從三個分賽區晉級的很多都是年輕廚師。
他們在分賽區靠扎實基本功,和各自一些創新點子成功突圍。
可蔥燒海參這不是一道考驗基本功和創新的菜。
蔥燒汁年輕廚師能做出基礎款來。
但明顯還是不能跟人家大師傅的蔥燒汁比。
所以年輕廚師是真的頭大。
不過他們倒也沒有氣餒。
就像是崔老師傅說的那樣,他們自己心里也都很清楚。
要成為百強廚師里的十佳名廚。
尤其還是魯菜名廚,不會做蔥燒海參確實沒資格。
在回酒店的路上,走在一起的幾個年輕廚師,相互看了看。
顧志成突然對孫海說:“孫海你之前不是做過主廚的那道烏龍戲珠嗎你應該也有自己的蔥燒汁吧”
孫海搖頭:“我沒有,我當初做的烏龍戲珠,師叔就說過,我有些虛有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