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有各自難以忘懷的經歷。
他們都有自己驕傲的經歷。
讓他們所驕傲的經歷,不是廚藝上獲得了什么獎。
而是他們接待了哪些人
不光是接待了曾經的領導,還有接待過那些勞模,那些一線工人和農民代表。
這些才是他們最為光榮和記憶猶新的經歷。
一切都仿佛是老師傅們昨天經歷過。
馮正明認真進行記錄,準備都寫進出版的名廚名錄中去。
除了對老師傅們的詳細調查,馮正明也對大師傅們都進行調查。
了解到一些大師傅們早些年的經歷。
其中不少大師傅,早些年也都是一步一步苦過來。
只是他們對過去一些苦的態度,和老師傅們還是有所區別。
他們會覺得過去的苦確實有些太苦了。
那時候他們即便是在后廚,很多時候也都是沒那么多口糧。
大師傅們還是更加喜歡如今,覺得可以靠著自己的手藝真正的獲得尊重,也可以靠手藝賺到過去想象不到的錢。
這里大師傅們和老師傅們理念上存在很大差異。
而年輕廚師們,和老師傅、大師傅們的想法又有區別。
年輕廚師更多是希望可以再接再厲努力去學。
向往可以成為老師傅那樣的訂件大師。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這樣,也有一部分年輕廚師會覺得,現在能靠手藝賺錢,是非常好的日子,他們更愿意提升手藝,可以獲得更多認同,取得更大的成績。
這些理念上的區別,還是跟時代和經歷有關系。
并不能就說誰是對的,誰是不對的。
馮正明也都只是作為旁觀者進行一些記錄。
他自己并不會去發表什么觀點。
也不會在書寫的時候,用什么春秋筆法去旁敲側擊引導批駁。
馮正明覺得,一切還是交給以后看書的人去決定。
對此黃濤也很贊同:“這樣是對的,我們是編撰人,只是如實記錄大家的想法,不用去過多的進行評價,評價都事情交給看書的人。”
當然最后是關于馮正明的一些生平書寫。
這方面馮正明是完全交給了小師叔黃濤的。
黃濤是分別對顏老師傅,馮正明的六位師兄,還有馮正明的爺爺、家里人和妻子都進行了一些采訪。
還專門采訪了跟著馮正明的年輕廚師們,甚至去了一趟滬城采訪了江成哲。
當然科夫曼夫婦離開前,黃濤也專門對科夫曼進行了采訪。
算是把對馮正明各方面的評價都收集齊全。
然后黃濤才開始詳細去寫馮正明的一些生平介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