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完這事,司徒老先生問:“他那家新餐廳快要開業了,這次你過去嗎?”
馮宗嘏:“本來是不想去了,這么從泉城去滬城太奔波了,但是他連續打電話過來,還讓他二姑和三叔、三叔不停來勸,不去不行。”
司徒老先生笑了:“哈哈哈,是應該去,我們要去看看他的高級餐廳是什么樣子?”
馮宗嘏突然問:“司徒大哥你說,正明他為什么一定要做這個高級餐廳?”
司徒老先生:“因為我們國內正在與國際接軌,很多國外的廚師都在涌進國內,還有很多國內老板也在學海外的餐廳,開設一些高檔餐廳。
如果正明他不去占據這個市場,可能最后就只能是遵從別人的標準了。”
馮宗嘏聽到這頓時明白了馮正明的真正用意。
“原來他是要自己定標準,不去用別人的標準。”
“是啊,他這幾年做那個推薦指南,就是為了現在做一些鋪墊。”
司徒老先生分析出馮正明的盤算:“他這次要搞這么大的陣仗做這個高級餐廳,目的就是要確立一個屬于中餐的標準,不讓別人用人家的標準來定義我們的美食文化。”
聽完司徒大哥的分析,馮宗嘏一臉嚴肅:“好,那我們要去支持他的。”
司徒老先生:“我也幫他找了一些老朋友,我們一起幫他把聲勢造起來,剛好借著這次孫海那家店贏得的關注。”
馮宗嘏:“真沒想到啊,正明這孩子能走到今天這一步。”
司徒老先生:“他從一開始就有自己的想法,很早應該就確定自己目標,所以他每一步都走的很踏實。”
說到這,司徒老先生看向馮宗嘏:“可能也是受你的影響。”
馮宗嘏一愣,接著擺擺手:“不不,這方面還是老顏影響他更多,他過去在燕喜樓跟著老顏很長時間。”
司徒老先生:“你和老顏都有影響他的,如果不是你們,他也不會有如此成就。”
馮宗嘏:“他已經超越了我們。”
司徒老先生:“哈哈哈,孩子超越我們是必須的,一代更比一代強。”
馮宗嘏也很贊同:“對,一代要比一代好。”
馮正明老洋房餐廳也是終于迎來了最后的準備。
他專門請了自己幾家店的人員,一起先到老洋房餐廳試吃。
馮正明和夏蕙帶著孫德才、侯冬、高永福、湯勇、盧海生五個學徒一起,算是第一次正式在餐廳后廚里做菜。
在馮正明帶領下,他們從早上就開始忙碌,把各種材料都提前準備好。
尤其是湯,馮正明準備了好幾種不同的高湯。
其中有魯菜常見的高湯、清湯,還有馮正明專門準備的蝦湯,以及奶湯。
每一種湯熬制的時間都是比較久,所以才會準備了很長時間。
甚至馮正明還用上了一些齊魯的特產。
比如齊魯的煎餅,還有各地的一些小咸菜,都被他相當好的利用上。
當然還有齊魯最重要的特產,渤海灣大明蝦、刀魚、海參,也都是要全部安排上。
這一頓飯,也是讓滬城四家店的所有人都驚到了。
確實沒有想到,馮正明讓他們試吃的竟然是如此美味。
一些傳統的經典魯菜,也被馮正明進行改進。
比如三絲繡球干貝,馮正明不是整個桌上一大份,而是改成了小盅,每個人上一小份。
還有經典的蔥燒海參,他同樣是按照每一位單獨上。
并且在蒸制蔥和燒的蔥段之外,馮正明還添加了一些蔥脆。
蔥脆是用章丘上好大蔥,切成寬條之后,油炸成金黃色。